IP限制系统数据加载中...

【湖南钢材钢铁网】===汇改重来 人民币国际化迈出重要一步

发布日期:2010-06-28 09:17:09 点击:158
     本报记者 徐芸茜 钱秋君 王晓薇 北京报道 温家宝总理早在2005年就曾说过,人民币升值将会出其不意。事实是,人民币升值的确给了世人一个出其不意。
   
    6月19日,中国央行在短短不到1000字的新闻稿中宣布重启“汇改”。而在此后不到一周时间,两年内的第四次G20集团峰会在加拿大多伦多市举行。
   
    选择如此微妙的时间点进行汇改,仿佛又把人们拉回到2005年汇改――一样的外部压力,一样的时间节点,但是,这一次中国政府想得到什么?
   
    令人欣慰的是,此次汇改之后,人民币汇率走势并没有完全重复2005年7月到2008年6月的轨迹。汇改5天,人民币汇率初现双向波动。对此,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专家普遍认为,此次汇改,人民币汇率不再像2005年首次宣布汇改后对美元单边升值的态势,这体现了我国汇改的进一步成熟,也符合此次监管层的改革目标。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应对美国关于人民币升值的图谋,我们就要顺利完成我们的改革,绝对不能单边升值,推动企业家与美国进口商谈判,提升出口加工产品的价格,是最重要的。
   
    与此同时,6月22日中国央行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内试点地区扩大到20个省份,且不再限制境外地域。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在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表示,汇改重启加上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政策调整,表明人民币国际化迈出了重要一步。汇改重新启动
   
    事实上,中国政府于2005年7月21日启动汇率机制改革,就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中国建设银行总行高级经济师孙兆东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05年的汇改并不完善,一是因为金融危机;二是银行农行股改未完成。这样也使大家产生一个误区,一谈到汇改就认为是人民币对美元直接升值。”
   
    实际上,在金融危机暴发后,人民币汇率采取了实质盯住美元的机制,开始直线“挂钩”美元并与之“携手”走过了2年时间。
   
    从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基本在6.826至6.828的区间内运行。然而,窄幅波动只是应对危机的权宜之计,并非长久之策。而如今重提汇改,新意在于“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不进行一次性重估调整”。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6月16日发给G20各国领导人的信中说:“具有弹性的汇率所释放的信号,对于支撑全球经济更强劲、更平衡的复苏而言是必要的。”虽然没有直接提到中国,但任何人都知道,这显然是针对中国而言的。
   
    因此,中国选择在G20高峰会前宣布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主要是在显示中国在汇改上的诚意,避免一场可能而来的贸易战。明确双边汇率机制
   
    6月19日在央行宣布汇改以后,部分专家预言人民币汇率会大幅上升,但很快预言就被打破了。
   
    在央行宣布重启汇改之后,本周前四个交易日出现“一波三折”,周一走平,周二下跌0.43%,对美元中间价突破6.80关口,创下2005年7月汇改以来的新高。随后周三上涨0.18%,而到周四又小幅下跌。周五,截止记者发稿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6.7896元,再创新高。
   
    人民币对美元汇价立即显现更“灵活、弹性”的双向波动。“出现‘双向波动’的情况是正常的,它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经济的反映。”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对本报记者说。
   
    张燕生表示,此次央行宣布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弹性,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双向波动”的走势也符合监管层的改革目标。未出现人民币汇率对美元单边升值的情况,也体现了汇改走向更加成熟。
   
    关于人民币汇率的下一步走势,谭雅玲认为:“目前来自市场上的技术运作盯紧的人民币升值目标区间是5%,我认为中国政府能接受的程度不超过3%,而经过两天的中间价调整,市场也感觉到了中国的决策力和控制力足够。鉴于汇率对于贸易的影响,人民币升值2%是出口市场容忍度的上限。”
   
    中国农a>业银行总行高级经济师何志成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做出了同样的升值幅度预测,但他认为按照目前一日最多300点的浮动计算,2-3周内,人民币就可以完成3%的升值。“但这一波升值并不一定会持续到年底,年底改盯一篮子货币的人民币汇率也还会出现回调。”何志成说。终极目标:可自由兑换
   
    业内人士表示,汇改的终极目标,就是人民币要完全可自由兑换,不仅是经常性贸易项目,还包括非经常性资本项目。
   
    6月22日,中国央行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内试点地区扩大到20个省份,且不再限制境外地域。“这20个省份的进出口量占中国进出口量的90%,试点范围的扩大将会加大在全球贸易中的人民币需求,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步。”谭雅玲说,“但我们也要注意,在全面放开人民币跨境结算过程中对进出口企业做好制度保护。”可见,本次汇改重要目标之一是能够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而实际上人民币国际化已有一个既定时间表。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至2010年)明确提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这是中国首次将人民币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的进程纳入五年规划中。随后2009年3月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
   
    众所周知,国际金融中心要扮演规模巨大的国际流动资金的中介角色,各种货币经常大量汇集或流出。若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再多的机构集聚也不会产生可观的资金流量。因此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金融中心,当然离不开本币的国际化;而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其实就是自由兑换。最终自由兑换的前提恰恰就是汇率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并且挂钩一篮子货币的政策。由此算起,至多10年,是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漫长的等待期。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的评价或许可以代表多数市场人士的观点,“整体来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稳步推进,逐步实现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符合中国现在的国情。”
   
    汇改影响立竿见影 外贸企业被迫推掉订单 本报记者 徐芸茜 北京报道 从事服装进出口贸易的广东海邦有限公司总经理蒋丽华这两天有些郁闷。
   
    6月19日,央行突然宣布重启汇改后,22日央行将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设为1美元对人民币6.798,人民币一日大幅升值295个基点,这令她一天之内就损失了30万元人民币。
   
    5月份亮丽的外贸数据面世之后,在G20高峰会议召开之前,美国参众两院议员再度对人民币升值一事施压。随后,央行突然宣布会进一步推动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这一切都显得顺理成章。
   
    二次汇改标志着人民币重回升值通道的观点,虽然遭到官方的否认,但不可否认的是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形成打压,因结汇损失而减少企业利润。
   
    “二次汇改从长期来看有好处,但是对我们外贸企业而言,短期肯定会受到影响。”蒋丽华说。她的企业在外面还有几百万美元的应收账款,人民币升值之后,这部分应收账款就缩水了几十万元人民币。
   
    不过,像蒋丽华所在的中小型企业损失仍是可控的,但是对于大型外贸企业来说,面对如此重大变化,掉头就不那么容易了。
   
    广东中纺进出口集团外贸部经理王立告诉本报记者,这几年公司一直在进行艰难转型,生产附加值更高的产品,寻求新兴市场。但是,对于大企业而言,转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二次汇改令公司目前面临新的困难。
   
    蒋丽华还告诉本报记者,因为担心汇率变化,有的外贸企业甚至推掉了刚刚到手的订单。东莞友邦家具有限公司总经理赵荣发在汇改重启的前两天接到了一笔总价值100万人民币的订单,这在过去看来是一个香饽饽,但是现在来说,却是一个烫手山芋。
   
    因为担心汇率变化,赵荣发最后推掉了这个订单,因为订单要求7月底交货接款,且是按美元结算。“现在订合同,万一过两天人民币升值2%,再过几天再升值3%,这个单子就等于白做了。”他说。
   
    人民币升值是外贸企业普遍担心的情况。汇改到现在只进行了不到一周的时间,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依然存在,对企业来说,就意味着出口成本可能将不断增加,产品的低价优势将不复存在。
   
    尽管也有很多外贸企业表示“现在美元订单不接,只接以人民币结算的订单”,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是会失去很多订单。因为欧美客商对于人民币结算并不认可,很多企业在与外商的谈判中最终败下阵来。
   
    有数据显示,人民币升值后,外资企业进出口受到的影响最大,贸易顺差减少最多。在保持FDI规模不变的情况下,人民币每升值1%,将导致我国年出口额减少约0.8%,进口额减少约0.4%,贸易顺差减少约2.1个百分点。
   
    6月19日央行刚刚宣布进一步推进汇改,22日财税部门就出台大规模取消产品出口退税率的政策。这两个政策的相继出台,意味着经济刺激措施正在逐步退出,经济结构调整将成主要方向。
   
    “关于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问题,美国压一压,我们就升一升,我们决不能这样应对。”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说。她认为,美国一方面要求人民币升值,同时又不允许我们提高出口产品的价格,中国的出口主要是加工贸易,技术含量较低,价格是靠订单定价的买方市场,升值不提价,出口必将受损。因此,人民币绝对不能单边升值,推动企业家与美国进口商谈判,提升出口加工产品的价格,是最重要的。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也认为,前两年中国的外贸呈现顺差的局势。虽然今年中国的顺差会有所减少,但是,可以判断的是,中国的外贸今年在全球仍然会保持顺差的格局。因此,短期来看,人民币走势仍然需要稳定。
   
    汇改一周 牛市行情落空 本报记者 钱秋君 北京报道
   
    最近一个月,王志浩承担着很大压力,这位渣打银行中国区研究主管一个月前参与了渣打银行一份非常详细又确凿的《人民币即将与美元脱钩》的汇改报告。此前一个月,王志浩的老板频繁给他打电话,每次都问同一个问题:你们做的判断是否准确。
   
    事实上,2010年春节前,坊间就有传言称中国将进行汇率形成机制调整,而现在一只靴子终于落地。6月19日,央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旨在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更强调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政策。
   
    消息一出犹如巨石入水。6月21日,上证指数应声大涨72.99点,幅度为2.9%;人民币汇率创汇改以来新高,当日大涨299个基点,最大涨幅为312个基点。
   
    面对当天市场波澜壮阔的走势,今年以来一直备受熊市煎熬的市场稍微扬眉吐气。一时间,早已无心看盘的券商研究所似乎抓住了救命稻草,频发“看多”研报,开始把今年的第二次汇改与2005年的汇改相比,憧憬出现一轮气势如虹的大牛市。
   
    记者粗略统计,包括中信证券、中金公司、申银万国等公司在内的十多家国内顶级券商,仅仅是针对汇改,便发布了超过20份研究报告。券商们普遍看好汇改对A股市场积极正面的影响。而此次汇改之所以受到研究机构的高度看好,很大程度上因为2005年的经验表明:汇改是大熊市的转折点,牛市似乎正在等待我们。
   
    2005年7月21日,央行宣布启动汇改,7月22日股指大涨2.52%,并就此成为股市的转折点。伴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升值,股指一路飙升。在此后的一年,上证指数上涨60%,并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创下了历史新高。
   
    不过,此次A股市场并未给足“汇改行情”面子,只激情上涨了一天。6月21日上证指数大涨72.99点,涨幅达到2.90%;深证成指大涨343点,涨幅达到3.44%。但随后4天(截止到6月25日)均现微跌行情。
   
    从“汇改”首日股指走势看,与2005年确有几分神似。但事实上,由于事过境迁,今天的情况与2005年已经大不相同了。
   
    东海证券分析师李文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虽然2005年人民币汇改之后,金融、地产等受益板块带动A股走出一波大牛市。但现在的市场环境和2005年不能简单类比。”他表示,上一次是“风借火势”,全球经济处于上行周期,中国经济外需、内需两旺;而如今却是宏观经济惯性增长、二次探底、假滞胀、真通缩步步下行的态势。
   
    机构们虽然集体看多,但却陷入了“光说不做的尴尬”。周一A股市场成交量并未大幅放大,从交易所公开信息来看,机构席位大笔买入的情况并不多。沪市仅成交840.7亿元,较上周五放大不到100亿。
   
    随后4个交易日,机构依旧“按兵不动”,很明显,尽管看好市场,但做多的意愿并不强烈。上海某大型券商策略分析师表示,“多数机构目前都还在观望之中。一是看人民币汇率未来的趋势,二是观望市场是否真的由此转强。”
   
    多位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的分析师表示,本次汇改是弹性汇改,并不一定意味着人民币升值:有可能升值,但也有可能对主要货币贬值。也正因如此,寄希望于本轮汇改致人民币大幅升值,导致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价格大幅上涨,从而引发股指大幅上涨,进而引来新一轮牛市是不现实的。
   
    人民币升值贬值 双通道打开 本报评论员 徐立凡
   
    在中国主要贸易伙伴们和市场的一片掌声当中,5年来最大规模的人民币汇改再次启动。但是,那些建立在2005年人民币汇改经验上的狂欢,或许预备得太早了。
   
    在宣布推进汇改后的首个交易日,尽管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仍保持在1∶6.8275,但即期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一度升至2005年7月21日汇改以来的新高,海外市场预期1年后人民币升值2.6%左右。与此同时,低位盘桓已久的股票市场以人民币升值为兴奋点大幅上涨,银行和地产股作为主要受益板块率先冲锋。一边兴奋一边犹疑,二次汇改的真实意图是什么?真的会复制2005年以后的牛市行情,并使中国与全球商业伙伴的分歧消弭吗?
   
    事实上,假如把此次央行“人民币汇率不会进行一次性重估调整”,“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增强汇率弹性”等一系列表态当做惯例性的老生常谈,不管是中国的贸易伙伴还是市场,都会犯错。央行这番看似模糊的表态,表面上与过去的表态相似,却具有前所未有的清晰和准确。其目的是对2005年汇改进程予以完善和矫正。
   
    2005年7月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连续跌破1:8、1:7大关,其间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幅度接近21%,但是,这一升值幅度既未能满足美欧国家的胃口,也没有降低人民币汇率的博弈水平。相反,自今年初以来,对人民币施压越来越成为美国府院的共同认识,并在立法程序上快速推进。
   
    5年的进程表明,假若汇改被外界解读为升值的同义词,那么,即使中国付出再多的出口竞争力下降、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冷热不均的代价,也难以避免其他国家对于人民币汇率主权的频繁干预。这种干预甚至有可能在G20这个金融危机发作后最重要的国际合作平台上引来部分国家的集体行动。因此,二次汇改的首要目的,是剥离汇改与人民币单边升值的并行关系,将重心由国际伙伴和市场关注的比价转为弹性操作。
   
    所谓弹性,在今后将既表现为摈弃对美元单边升值的教条套路,也表现为根据经济景气度会将比价重心适时由人民币对美元调整为人民币对欧元。按照对人民币汇率的一般看法和期待,人民币对美元一次性升值30%算是到位。尽管许多人认为对美元一次性升值可以杜绝热钱的套利空间将其拒于国门之外,但是显然这对于中国经济增长仍不可或缺的外贸领域打击太大。所以央行强调不会进行一次性重估调整。
   
    实际上,不进行一次性重估调整还包括今后将进行反复重估和调整。一方面,银行间汇率市场中间价不会出现稳定的上升曲线,而会不断出现下降曲线,以此弱化一次汇改以来热钱业已形成的预期惯性;另一方面,当经济需要时,可以将欧元作为“一篮子货币”当中的主要参考标准,这样不仅保留了人民币升值的通道,也预留了人民币贬值的通道。这就是“增强汇率弹性”的真实含义。
   
    可以说,二次汇改与一次汇改相比,既丰富了人民币升值的手段,也补充了人民币贬值的手段,一切根据中国内部经济和外部环境的走势而定。实际上,这是维护人民币汇改主导权的最好方法。
   
    就国际关系而言,二次汇改既是对一次汇改摈弃紧盯美元的重申,也是整固后危机时代主要经济伙伴合作意识的需要。在这个出发点之外,无论是美国府院压力增大,还是G20多伦多峰会的背景,都只是二次汇改启动的部分外部性原因。实际上,正在发生的欧洲债务危机和欧元贬值危机,为二次汇改提供了客观机会。
   
    由于欧洲主要国家均已采取保守的财政政策以削减财赤,因此欧盟作为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进一步吸收中国庞大产能的前景已经黯淡。即使中国再出台反周期性的鼓励出口措施,出口贸易的景气度也无法提升。在外部消费能力下降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直接损失反而比消费繁荣时期要小。此外,由于人民币对欧元事实升值幅度最高已经达到16%以上,因此即使人民币汇率灵活地由升而降,其理由也相当充分。
   
    在这种情形下来看市场走势,人民币升值行情显然不能持续。事实上,2005年一次汇改之后展开的两年大行情,其背景与今天尽管有类似之处,但是完全不同。
   
    2005年时,中国正处于加入国际经济分工体系后出口创汇的峰顶,收获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最多成果,中国外汇储备自2004年50%的高增长后又增长了34%,而今天,中国的贸易环境正持续恶化;2005年时,全球的衍生产品是全球GDP的8倍,衍生产品的增长速度也是全球GDP增长速度的5倍,全球流动性空前增加,而今天,除中国等几个外储富裕国外,多数主要经济体的流动性停滞。金融衍生品隐形而混乱的债务关系虽然开始清理,但主权债务危机又在蔓延。后危机时代弱化了经济的全球化色彩,经济民族化和反自由化色彩正越描越浓,人民币持续升值的条件并不具备。在脆弱的经济环境和多变的汇改手段双重夹击下,中短期内,人民币升值行情只能昙花一现。
   
    但就长期趋势看,人民币升值的理由仍然充分。事实上,二次汇改不仅仅甚至不主要是针对外部因素的考量,而或许有更深层次的内部原因。即将汇改作为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强行启动内需代替出口的突破口。如果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权重下降而内需贡献率权重上升,那么中国经济有望进入良性循环。从这个角度讲,“调整收入分配”和“二次汇改”近期一起成为楼市调控以来新的宏观政策的关键热词,或许并非意外,而是反映了政策部署的构成。这一构成的背后隐藏了大力度的改革意图。当然,若真正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一系列政策能够实现完整打包和无缝对接后,顺次推出。可以说,二次汇改既提供了一个人民币价值走势的观测点,也提供了一个处理国际关系的观测点,更重要的是,它应该还是新一轮经济和社会改革的关键所在。
   
    (责任编辑:刘玉洲)
本文关键字:外贸服装
本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