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限制系统数据加载中...

温家宝五天三次座谈经济形势\"要着力推动体制改革\"

发布日期:2010-07-02 10:43:44 点击:76

  导读:

  温家宝五天三次座谈经济形势"要着力推动体制改革"

  温家宝:经济朝宏调预期方向发展

  温家宝: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温家宝五天三次座谈经济形势"要着力推动体制改革"

  6月28日和2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分别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温家宝说,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仍然极为复杂,必须更加全面深入地研究分析形势,"特别要广泛听取企业和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此番参加座谈会的有宏观经济、财政金融、人口就业、资本市场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汽车、钢铁、造船、纺织、电子等行业的企业负责人。

  与会者认为,当前市场驱动的消费、投资和出口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初步形成,全年有望保持较快增长。

  温家宝基本认同上述判断,并重申当前的政策基调。他指出,当前经济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要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好的经济形势"。

  值得注意的是,温家宝此次在座谈会上提出,"要着眼当前,谋划长远,为明年乃至更长时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基础。"

  他说,"要着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使宏观调控既有利于克服短期困难,解决当前的突出矛盾,又有利于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缓解经济长期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

  此前的6月25日至26日,温家宝赴浙江调研,先后去了杭州祥润制衣有限公司、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等企业。行程中,温家宝还主持召开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要求各级政府和企业要针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新情况,"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构建和谐劳资关系。"

  几乎是同一时间,6月24日至25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先后赴石家庄、保定等地,走访冀中平原的城市乡村、工厂农田和基层单位,强调"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东方早报)

 温家宝:经济朝宏调预期方向发展

  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成为全球资本市场关注的热点之一。

  就在全球股市大幅下挫的6月29日及头一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分别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从宏观经济、财政金融、人口就业、资本市场等领域,和汽车、钢铁、造船、纺织、电子、银行、房地产等行业,多方听取经济专家和企业界人士意见和建议。

  中国经济是否会二次探底?下半年中央会采取什么对策?针对这些热点话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

  经济发展符合宏调预期

  即将出炉的6月宏观数据,将对下半年市场的走向产生重要影响。

  今日上午,国家统计局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将发布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5月份该指数同比下降1.8%,外界担心6月份指数可能出现"二连降"。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将公布二季度宏观数据。国内外机构预测认为,一季度GDP增速11.9%已经见顶,二季度GDP增速将放缓至11%上下。GDP增速可能逐季放缓,让外界担心中国经济或二次探底。

  自年初以来,中央政府已开始采取更灵活的宏观调控政策。此次座谈会上,温家宝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参加座谈会的专家学者和企业负责人也认为,当前经济保持了回升向好的态势,市场驱动的消费、投资和出口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初步形成,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增强,全年有望保持较快增长。

  知情人士透露,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参加了上述座谈会。5月份,樊纲在出席某论坛时曾指出,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对二次探底的担忧毫无必要。

  两大难题:出口和通胀

  尽管如此,我国经济在下半年的走势,依然面临诸多压力。

  虽然5月份中国出口回勇,一度增长近五成,但在商务部研究院院长霍建国看来,在三驾马车中,出口仍是短板,下半年,中国出口面临的压力要大于上半年。

  霍建国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下半年出口压力增大,源自两大外部因素:

  一是国外整体的经济恢复情况再度进入警惕性的观望期,产品需求不高;二是欧洲债务危机带来欧元贬值,直接影响中国出口。

  通货膨胀也是形势严峻。5月份CPI已突破年初的3%"警戒线",再加上南方水灾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粮食价格上涨已是不争的事实,这加剧了通货膨胀形势。

  国家发改委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频频采取行政手段,干预和管理通货膨胀预期,侧面也说明了这一点。

  下半年有哪些应对政策?

  下半年我国会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在这两场座谈会上,温家宝强调,要坚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提高宏观调控水平,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好的经济形势。

  温家宝说,要着眼当前,谋划长远,为明年乃至更长时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基础。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着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使宏观调控既有利于克服短期困难,解决当前的突出矛盾,又有利于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缓解经济长期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

  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的研究团队认为,下半年政府不会出台任何新的、重大的紧缩政策,然而市场对于包括房地产在内的紧缩政策仍然感到不确定。

  霍建国则对出口提出了一些建议,并提醒说,尽管下半年的外贸政策还需调整,但政策的变化要时刻考虑企业的承受力。(每日经济新闻 郭晓军 徐奎松)

温家宝: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8日和29日分别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听取经济专家和企业界人士意见和建议。

  温家宝说,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仍然极为复杂,我们必须更加全面深入地研究分析形势,特别要广泛听取企业和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冷静观察,科学判断,未雨绸缪,沉着应对,牢牢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

  参加座谈会的有宏观经济、财政金融、人口就业、资本市场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汽车、钢铁、造船、纺织、电子、银行、房地产等行业的企业负责人。大家认为,当前经济保持了回升向好的态势,市场驱动的消费、投资和出口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初步形成,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发生积极变化,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增强,全年有望保持较快增长。实践证明,中央的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是完全正确的。大家对做好下一步经济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温家宝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要坚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提高宏观调控水平,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好的经济形势。

  温家宝强调,要着眼当前,谋划长远,为明年乃至更长时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基础。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着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使宏观调控既有利于克服短期困难,解决当前的突出矛盾,又有利于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缓解经济长期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回良玉、张德江、王岐山,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出席会议。(中国广播网)

  相关:

  通胀现缓解迹象 经济料无"二次探底"

  6月份及二季度主要宏观数据将在7月15日左右陆续发布。我们在此对6月数据进行前瞻,并以此为基础对6月份货币政策和利率市场、黄金市场的可能运行情况给出研判。

  数字格局:内需萎缩加剧外部失衡。虽然零售数据指向消费依然稳健,但年初以来接连推出的地方融资平台清理、地方债引而不发、房地产调控等措施,却通过地方投资下滑主导了内需的萎缩。内需萎缩降低了我国对国外商品尤其是大宗商品和机器设备的吸收能力,使进口增速下滑速度快于出口增速,由此导致经常项目高顺差重现。当然,尽管此前市场相当悲观,但预计第二季度GDP增速仍可达到10.1-10.6%,中值10.4%,全年达到10.0%左右应该没有问题;市场一直关注的通胀也出现缓解迹象,虽然6月份CPI达到3.2%,继续小幅上行,但PPI预计会自上月的7.1%见顶回落至本月的6.3%。

  情绪预期:投资走势左右未来市场。经济增速虽有所下滑,但绝对水平依然不低,关键是未来会如何变化?考虑到投资左右了此前的经济增速,如果未来投资继续下滑,则市场情绪会愈加悲观;如果投资反弹到显著高于26.0%的水平,则市场情绪又会再度转向对明年通胀的担忧。

  政策研判:基调不变,操作向松微调。国际上欧债危机和国内经济放缓苗头,已引起宏观当局警觉和关注。我们预计,在第二季度末对下半年宏观政策重新定调的过程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基调不会调整;但会对前期过广、过猛的投资信贷收紧进行微调。具体来说,在财政、投资政策方面,除已开始的地方债和融资平台企业债发行加速外,在6月末完成融资平台清理后,预计会允许项目此前已上马、操作透明规范、具有还本付息能力的融资平台继续向前推进;与此同时,保障性住房也会加速推进,确保全年任务务必完成。在货币政策方面,对信贷节奏的调控力度预计将有所放松,如果7-10月份间CPI上行伴随高顺差,则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可能出现小幅升值;如果CPI上行并未伴随高顺差,而是存款增速的继续下降,则在7-9月份之间存在最多单边提高一次存款利率的可能。

  债市反应:收益率"随\'波\'逐\'流\'"。流动性预计会从极度紧张的状况有所缓解,但不会回到第二季度前半期的年内最宽松状态。CPI继续爬升,但PPI的见顶回落,将弱化市场对年内的通胀预期。总体来看,7月份短端利率可能因季末时点的度过、农行IPO等因素的扰动而上蹿下跳,中长端收益率则会受流动性总体缓解影响而有所回落。

  我们的看法:对于基本面,由于宏观当局的高度关注,中国经济年内应无"二次探底"之忧。经济增速的适度回调,只是降低了通胀风险。对于政策,尽管我们前文预测有可能出现一次单边提高存款利率的实际可能,但在笔者看来,单边提高存款利率却不是一个值得推荐的政策选择!不加贷款利率的本意,是避免在经济复苏之初加重企业负担,但实际上,无论是否提高贷款利率,信贷额度的紧张已使得银行实际上对民间投资上浮了利率,唯一从低政策利率中获利的是具有政府背景的企业和项目,而最近三个季度国有部门利润同比增速均在50%以上,小幅加息完全能够承受。更为重要的是,如果维持偏低的资金成本,就会导致国有背景的企业对资金的过度占用,由此对民间投资恢复过程中所必需的信贷支持构成了挤出,反倒对经济持续稳步复苏不利。(.上.证)


本文关键字:外贸新闻
本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