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加工贸易制止类目录调整看纺织外贸政策走向
发布日期:2010-03-26 22:35:54 点击:116为落实国务院进一步稳定外需的有关请求,6月3日商务部、海关总署结合发布《2009年加工贸易制止类商品目录》,对加工贸易制止类目录停止调整。据理解,修订后的2009年加工贸易制止类目录共包括1770个10位商品编码。其中触及到局部皮革、羽绒、羽毛、纱线类商品。商务部指出,本次加工贸易制止类目录的调整,在继续严厉制止高排放、高能耗加工贸易的同时,将确不属高排放和高能耗的产品从制止类目录中剔除,对进一步加强企业自信心、坚持外贸稳定开展将发挥积极作用。 与《2008年加工贸易制止类商品目录》相比,《2009年加工贸易制止类商品目录》根本没有大量的增减,同时思索到我国纺织品服装加工贸易中存在的制止类商品本来就很少,目前依然主要集中在濒危及受维护动物的皮毛及其制品,还有一些纺织废料的进口上。所以这一音讯对纺织服装出口方面而言利好作用有限,新版目录的调整对纺织服装行业出口拉动作用估计也不会很大。 专家以为,在我国贸易政策中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都属于动态管理机制,被用作政府重要政策调控手腕。因而此次加工贸易政策调整,或答应以让我们更为分明地理解将来政策调整的主要方向——即企业的生存问题正在更多地得到决策部门的高度关注。 专家指出,目前中国纺织业曾经提早进入高本钱时期,本钱上升包括劳动要素本钱上升、土地价钱上涨、用地本钱上升、资金要素本钱上升、企业用资源价钱上涨、原资料价钱上涨等等。在高本钱背景下,企业为保生存曾经面临着各方面较大的压力,更莫提从长计议。2008年以来政府各项调控措施都在鼓舞和推进企业停止积极主动的调整。在当前外部环境依然趋于复杂多变状况下,政策调控要充沛思索和吸纳企业的意见,调控办法上更要多一些引导,积极为企业转型晋级、优化构造发明宽松、适合的外部环境。 1份来自业内的研讨报告显现,我国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主要以台、港、澳资企业为主,约6万家,占到台、港、澳资企业总数的65%。其实加工贸易在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中所占比重这些年不断在降落。数据显现,2003年我国纺织服装加工贸易比重30.73%,2004年29.04%,2005年26.09%,2006年23.68%,至2009年前4个月我国纺织服装加工贸易出口额96.18亿美圆,所占比重曾经降至21.40%。 国度曾经开端关注到加工贸易企业的根本生存,在纺织服装出口中占主体位置的普通贸易企业的境况又如何呢?客观来看,虽然纺织出口退税率曾经屡次上调,但是这局部企业所面临的生存危机依然较大。专家以为,此次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让企业更分明地理解将来政策调整的主要方向。 | |
上一篇: 由外贸政策调整 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几点考虑
下一篇: 商务部:外贸政策重点将转向拓展新兴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