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限制系统数据加载中...

宿迁市隆重召开市委工作会议

发布日期:2010-07-12 04:39:03 点击:79

  编者按:7月7日至10日,中共宿迁市委工作会议在宿城区隆重召开。本次会议回顾总结上半年工作情况,研究部署下半年工作任务,进一步动员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紧张快干,创新发展方式,加速产业集聚,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0日大会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新实作了《创新发展方式、加速产业集聚,全力推动宿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工作报告;市委副书记、市长缪瑞林作了《苦干实干、全速冲刺,确保完成全年暨十一五目标任务》的工作报告。两个报告主题鲜明,重点突出,鼓舞斗志,振奋人心,明确指出今年下半年工作目标和任务,动员全市广大干部为完成全年暨十一五目标任务、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奋力拼搏。

  盘点上半年:成果丰硕

  今年上半年,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呈现出经济增长提速、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活力增强、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基本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为完成全年及“十一五”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1亿元、增长15.1%,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64.6亿元、增长33.6%,为完成“双千”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财政总收入107.1亿元,增长64%,半年就跃上了百亿台阶;一般预算收入47.3亿元,增长45.9%;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1亿元,增长2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2亿元,增长19.6%;进出口总额4.3亿美元,增长9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达到6598元和3713元,分别增长12.1%和14.1%。

  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业用电量、进出口总额、存贷款余额、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位居全省前列。发展亮点一:重大项目有力推进报告点击:围绕全年招商引资“3151”目标,扎实开展“亿元大项目攻坚年”活动,上半年全市新引进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7个,其中15亿元以上工业大项目或6000万美元以上外资大项目3个;全市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69.3亿元,增长24.7%。

  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可成科技、首义薄膜、彩缘新材料、汇源果汁、耐力可轮胎等相继投产,宿淮铁路、宿新高速、省道245、宝龙城市广场、园博园、中心城市水系沟通等重点工程加快实施,华东农业大市场、凯纳尔农产品加工、泗阳现代农业产业园、江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绿港现代农业等农业产业化项目快速推进。

  记者评述:市委工作会议既是今年上半年大项目推进的检验会,也是下半年大项目攻坚克难的鼓劲会。通过三天观摩,可以说今年上半年我市在大项目推进上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令人欢欣鼓舞的。发展亮点二:产业规模逐步壮大报告点击:食品、纺织、林木加工、金属加工等传统产业呈集群发展态势,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8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2%;新材料、新能源、软件和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快速崛起,上半年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2亿元,增长107%。

  省级特色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特色食品、电池、大功率节能灯、机械零部件制造和高档家纺等产业园粗具规模,洋河、双沟酿酒产业园成为全省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宿迁经济开发区软件园获批省级物联网软件研发基地。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建设,上半年新增高效农业面积22万亩、高效渔业13.9万亩,累计分别达到258万亩和67.9万亩,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30.6万亩,新增设施农业10.8万亩、累计达69.7万亩;面积超千亩的设施农业生产基地达到119个,蔬菜、花木、家禽、生猪等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张,宿豫肉鸡、沭阳花卉苗木分别位居全省县域优势特色产业第3位和第5位。

  记者评述:围绕产业招商是市委、市政府一以贯之的要求。今年以来,我市按照三个“千亿级”和三个“五百亿级”产业发展要求,积极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集群,形成初步产业集聚效应。发展亮点三:结构调整力度加大报告点击:坚持总量扩张与质量提升并重、项目推进与转型升级并举,全市上下调结构、促转型、快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首次荣获“中国金融生态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50.6亿元、增长14.1%,税收占地税收入比重超过50%。金融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存款、贷款增速均位居全省第一。软件和服务外包主营业务收入达6.2亿元,超过去年全年水平。进出口、出口和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分别增长90%、52%和136%。

  记者评述:今年以来,尽管我市工业经济基础还十分薄弱,但市委、市政府坚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取得明显成效。发展亮点四:经济运行质量提升报告点击: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31亿元、增长25.6%,销售、利税、利润分别增长36.5%、75%、129%;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4.2亿元、增长80.9%。

  由洋河、双沟联手组建的苏酒集团列入全省百亿后备计划,年内销售有望突破百亿大关。新获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洋河、双沟酿酒产业园被命名为首批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宿迁经济开发区软件园获批省级物联网软件研发基地,国家白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填补我市国家级检测中心的空白。

  记者评述:随着我市规模企业质量提升、数量增多,经济运行特别是工业经济发展进入良性轨道。有了科技和人才的支撑,我市企业生命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发展亮点五:城乡居民生活改善报告点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达6598元、3713元,增长12.1%和14.1%。城镇新增就业1.6万人,5232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新转移农村劳动力4.6万人。城镇职工“五险”办理新增12.9万人,为6306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金1100万元,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全部按时足额领取失业保险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苏北率先实现适龄居民参保和基础养老金发放全覆盖,共为53.1万名60岁以上的农村老年人发放基本养老金1.89亿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均稳定在98%以上。发放城乡低保金6365万元,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实现动态应保尽保。为重度下肢残疾人免费配发轮椅1385辆。新建政策性保障住房7823套、拆迁安置房及危旧片区改造203万平方米,人均月收入低于600元、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8平方米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全部纳入住房保障范围。

  记者评述:发展是民生之本,市委、市政府把一切奋斗和工作的落脚点放在造福人民上,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尽最大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将民生工程建设成为一个又一个赢得口碑、惠及万众的民心工程。发展亮点六: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报告点击: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及时足额拨付。初中毕业生升学率首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连续五年保持苏北第一。宿迁职业技术学院独立建设,江苏农民培训学院顺利开工,市高级技工学校晋升省级技师学院,全市独立设置的职业学校优化调整到20所,新一轮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市人民医院病房大楼建设加快推进,泗阳县仁慈医院新院和沭阳县中医院病房大楼投入使用,108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848个村卫生室达到省定建设标准。人均基本公共卫生经费标准提高到15元,为97万人建立了健康档案。新(改)建村级计生服务室81个,县(区)及乡镇的世代服务中心全部投入使用。第二届西楚文化节隆重举办,市文化名人馆免费对外开放。成功承办全国体育总会秘书长工作会议和全国女排大奖赛、全国小轮车冠军赛。信访维稳工作不断加强,社会治安形势保持稳定,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保持双下降,平安宿迁、法治宿迁、和谐宿迁建设都取得了新的成效。

  记者评述:今年以来,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采取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积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了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攻坚下半年:任务艰巨

  最严峻的挑战是保持强劲增速,实现后发快进,确保经济增长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最紧迫的任务是创新发展方式,加速产业集聚,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最根本的路径是项目大推进,产业大提升,载体大建设,人才大集聚。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新实号召:全市上下立足市情,审时度势,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加快发展方式创新,加速产业集聚,以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业绩续写宿迁更大突破的新篇章。

  市委副书记、市长缪瑞林提出:充分利用好这些梦寐以求、稍纵即逝的机遇,牢牢把握创新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这根主线,持之以恒地抓项目促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促和谐,切实巩固经济社会持续向好的良好势头。

  发展策略一:把握宏观大势抢抓发展机遇

  背景:当前,全球经济回升态势与复杂形势并存叠加,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相互交织。谁能把握大势、趋利避害,谁就能抢占先机、赢得发展。我们只有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才能牢牢把握当前创新发展方式的主动权,全力抢占未来跨越发展的制高点。

  要求:以项目大推进扩张经济总量,以产业大提升调优经济质态,以载体大建设富集优质资源,以人才大集聚提升创新能力,以创新发展构筑跨越赶超新优势,全力推动宿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原因一:宏观经济形势深刻变化必须超前谋划、主动作为报告点击:无论是在“弯道”还是“顺道”的宏观形势下,要继续追赶超越,就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自觉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上来,统一到贯彻落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决策上来,勇于突破,敢于创新,着力实现“三个转变”,即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由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型发展转变、由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发展一体化转变,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进宿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原因二:资源要素制约日益趋紧必须积极应对、突破瓶颈报告点击:宿迁要彻底改变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实现高增长的发展模式,就必须千方百计创新发展方式,全力以赴加速产业集聚,不断推动产业集中布局、企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城乡结构,着力提高资源利用率、投入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宿迁实际的又好又快发展道路。

  原因三:周边发展态势咄咄逼人必须直面挑战、加速追赶报告点击:环顾周边,各地在调整结构、培育产业上已领先一步,走在前头。2009年,徐州市装备制造业、商贸物流旅游业双双超千亿,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发展迅猛,中能多晶硅产量已跃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连云港市建成全国知名的“药港”、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和全球最大的风电叶片、碳纤维基地,去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86%,占全市工业产值比重超过30%。淮安市盐化工新材料、IT、特钢三大千亿级产业快速成长,富士康、达方电子、台玻等知名台企相继落户,形成了“南有昆山、北有淮安”的台资集聚格局。盐城市重点发展电动汽车、海洋生物和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去年仅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就实现税收18亿元,今年又与17家央企签约了总投资达422亿元的18个重大投资项目。反观我市,传统产业比重过大,层次较低,竞争力不强,缺乏核心大项目带动;新兴产业刚刚起步,规模不大,链条不全;现代服务业发展仍然滞后,农业规模经营和产业化水平还不够高。要在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力拔头筹,在万马奔腾的苏北发展大潮中跨越领先,就必须把拼抢大项目、培植大产业作为创新发展方式最现实的抓手,以大项目快速集聚推动产业做大做强,以产业做大做强推动宿迁跨越发展。

  原因四:实现更大突破责无旁贷必须不负众望、奋力前行

  报告点击:建市以来,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宿迁作为特殊区域来对待,给予特殊政策来扶持,全市上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等不靠,穷办苦干,奋力拼搏,经济社会发展才取得了今天这样显著的成绩。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宿迁现在的发展还是“低基数的高增长、低基础的快发展、低水平的惠民生”,我们拥有的只是部分经济指标的单兵突进,与实现更大突破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为进一步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省委、省政府近期正在调研支持宿迁实现更大突破问题,省委常委会也将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具体扶持政策和推进措施,这是继组建地级市之后宿迁发展面临的又一重大历史机遇。全市上下必须树立强烈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我能、我行、我成功”的强势心态,抢抓发展机遇,主动策应扶持,创新发展方式,增强内生动力,不断开创新一轮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新局面。

  发展策略二:全力招大培强加快项目推进

  要求:以大项目加速产业集聚,以大产业优化经济结构,做精做优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新兴产业,做新做特现代农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培育酿酒食品、纺织服装、新兴产业三个“千亿级”和林木加工、机械电子、商贸物流三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措施一:实施招商选资在做大经济总量上下功夫思考:推动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是市委、市政府第一次在这样的全局性会议上提出的明确要求,这不是掉转风向、弱化力度,而是在继续开展全员大招商、猛攻大项目的过程中,按创新发展方式的要求来招项目,从产业集聚、结构提升的角度来选投资。

  报告点击:在今后的招商选资中,要坚决做到“三主攻、三不引”,即全力主攻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的规模经济大项目,全力主攻龙头型、旗舰型、配套型的支柱产业项目,全力主攻成长性好、技术含量高的新兴产业项目;坚决不引进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项目,坚决不引进“污染难治理、治理不达标、达标增排量”的污染项目,坚决不引进小玻璃、小塑钢、小橡胶、小纺织、小化工等淘汰落后产能项目。今后,所有省级开发区,新上项目的亩均投资强度必须达到180万元以上,或年纳税额达到30万元以上,或用工人数达到15人以上;轻工企业厂房的容积率要达到1.2以上,重工企业也要达到0.75以上,并按年度征收土地使用税;对长期停产的企业要迅速清理,对闲置的土地要及时清费,对污染的排放要立刻清算。

  市委重申,到年底,坚决对招商实绩落后的市直部门“一把手”实行“代理负责制”,对各县(区)15亿元以上工业大项目或6000万美元以上外资大项目的完成情况实行“一票否决”。措施二:立足做大做强在提升传统产业上下功夫思考:传统产业不等于夕阳产业、落后产能,只有实现规模效益化、高新技术化、品牌高端化,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创新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

  报告点击:要正确处理好做大总量与提升质量、外延扩张与内涵提升的关系,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信息化手段带动促进传统产业,力求取得资源节约、节能减排、效益提高“一举三得”的效果。

  大力实施“规模企业上台阶”和“微小企业进规模”工程,重点培育苏酒、彩塑、恒力、翔盛、金鑫等百亿级企业,集中优质资源打造一批行业巨头、标志型企业。加快秀强玻璃、彩塑集团、箭鹿集团等企业上市步伐,促进裂变扩张、做大做强。

  大力推进品牌化和标准化战略,引导和鼓励企业掌握更多自主知识产权,拥有更多“三级品牌”和“三名商标”。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薪酬、奖励机制,让更多优秀企业家脱颖而出,让一切有识之士在宿迁都能有作为、有贡献、有回报。措施三:培育特色优势在扩张新兴产业上下功夫思考:新兴产业潜力大、成长快、爆发力强、附加值高,是新一轮区域竞争的关键所在。

  报告点击:围绕打造千亿级新兴产业的目标,加快对新能源、新材料、软件和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的招引,实现规模化扩张、集聚化发展。

  要敢于梦想,勇于“无中生有”,集中力量、集聚资源引进新兴产业项目和领军人才。对一些看得准、成长型、有前景的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要舍得花钱,敢于投入,进行风险投资;对核心设备购买、初期厂房建设、研发机构建立、专利技术运用等,可由市、县(区)财政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补贴;以超常规的气魄、非常态的政策扶持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市、县(区)要以发改、经信、科技等部门为主组织专门指挥部,集中抓好新兴产业的引进和培育,加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大力实施“服务业提速计划”,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实现新的突破,确保年内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措施四:突出增收富民在发展现代农业上下功夫思考:农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是宿迁需要重点发展的特色支柱产业之一。

  报告点击:高效农业发展要围绕“中国知名、江苏第一”的目标定位,按照“扩量与提质并举、园区与龙头共建、品牌与市场齐抓”的工作思路,千方百计做大规模、做优质态,全力提升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确保年内新增高效农业40万亩、高效渔业15万亩,其中设施农业20万亩。

  坚持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作为重要抓手,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快突破,确保年内每个县(区)建成1个省级和1个以上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推进农业招商,深入开展“龙头企业提升年”活动。

  加大现代农业、高效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运用,与农业院校、科研院所紧密合作,大力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大规模培训实用型、技能型的现代职业农民。

  大力推进传统农业变革,加快发展土地集中型、合作经营型、统一服务型等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化经营,引导土地向规模经营主体集中,建立以村居组织为单位、以土地股份合作社为主体的经营机制和风险共担、丰收共享的利益机制,年内每个县(区)都要建成2-3个千亩以上、每个乡镇建成2-3个200亩以上的规模种植田块,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加强农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实施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健全完善质量检测网络,年内创建省级名牌农产品10个、省级著名商标10件,新增绿色食品20个、有机农产品10个。措施五:坚持集约集聚在建设特色园区上下功夫思考:特色园区是加速产业集聚的主战场,也是创新发展方式的先导区。报告点击:要按照“升档进位”的要求,依据功能定位和产业特色,坚持差别竞争,聚合力量、聚集要素、聚焦政策,做长产业链条,做强主导产业,培育更多同行业中的领跑者,走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

  各类特色园区要立足优势产业,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产业质态。到年底,每个县(区)都要建成3个以上特色园区,可以边挂牌边充实、边亮旗边集聚。要加快各开发区的供电、供气、供热、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坚持集约节约用地,不断提高建设水平。乡镇工业集中区要围绕产业配套集约发展,规范用地,提高产出效益和产业层次。

  高度重视特色产业园区建设,研究针对性扶持措施,实行个性化帮办服务,通过整合资源、集中投入,引导更多企业集聚,着力打造以洋河、双沟为核心的酿酒产业园,娃哈哈饮料、汇源果汁为代表的食品产业园,恒力纺织、翔盛粘胶为龙头的纺织产业园,三元轮胎、强维橡塑为主体的再生资源加工产业园,彩塑包装、金鑫轧钢为骨干的新材料产业园。

  根据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方向,认真研究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动向,重点围绕以新能源、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展定点、定向招商,着力培育新的投资增长点。措施六: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报告点击:健全完善出口扶持政策,将扶持资金集中用于研发创新、品牌培育、市场开拓等外贸出口最急需、见效最快的领域,加快培育和壮大一批潜力较大的外贸出口企业。

  积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借助各类展会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引导和帮助企业拓展内外销市场。全年确保新增进出口企业100家,实现进出口总额7.5亿美元。深入开展“外资突破年”活动,特别是以可成科技一期竣工投产为契机,加大在台湾本土以及珠三角、长三角等境内台资集中区域的招商力度,打造新的台资集聚区。年内各县(区)至少引进1个6000万美元的外资项目。

  加强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支持海德利能源、嘉隆建工、铭豪建工、精科互感器等企业开展境外投资,不断提升“走出去”的质量和水平。

  发展策略三:优化功能配套打造载体平台

  背景:创新发展方式要着眼宿迁发展的基础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加快城市化建设和城乡一体的城镇化进程,加速资源要素集聚,加快区位条件改善,全面提升区域发展承载能力。措施一: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提升区域优势思考:国家刚刚批准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将我市定位为新型工业和商贸基地、绿色生态和创新创业城市。尽管我市还不是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区,也不是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但实践表明,区位优势是靠开拓而发挥的,枢纽位置是以发展而形成的。

  报告点击:要加强宿淮铁路、宿新高速、国道205、省道249、省道245、省道330等已开工项目的组织协调,保证质量,加快进度,早一天建成就早一天打开一条新的通道、拓展一个新的空间;对省道344、省道324、省道325、省道326、运河宿迁中心港物流枢纽工程等项目,要抓紧做好征地拆迁、资金筹措、工程招标等前期工作,力求尽快开工;对徐宿淮盐铁路等已列入规划的项目,要超前谋划,加强对接,力争早开工、早见效。

  在认真做好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基础上,兼顾完善城市供电、供气、供水、人防工程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全力建设和谋划一批重大项目,确保建市15周年及省园博会举办之际,能够推出一批精品工程、标志性建筑,着力提升城市的综合功能,打造城市应有的形象,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

  大力实施中心城市滨水景观营造、八大出入口景观、城市绿地、历史街区修复、危旧片区改造等工程,加快市区第二水厂、运河一号桥等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各项重点工程如期完成、建成精品。各县(区)都要高标准设计、高水平建设城市森林公园、街头绿地和城区出入口绿化景观工程,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造福城市居民,市里将专门组织观摩评比。

  实行“充分授权、片区开发、自主经营、利益共享”的运作机制,切实增强市县城投、国投、水投、交投等投资公司的融资和运作能力,保障各项重点工程顺利实施。措施二:以完善城市功能为重点进一步增强城市吸引力思考:加快经济发展提供的是大量城市就业岗位,加快住房建设是为了提供更多市民安居的床位,以此来吸引人、留住人,才能集聚人气,扩大商气,实现“人口倍增”。

  报告点击:要加快构建市场供给与政府保障并举的城市住房体系,在保证和促进商品房开发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同时,大力建设政府主导的危旧片区改造、经济适用房、拆迁安置房、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确保年内新建商品住房400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290万平方米,努力让本地居民改善住房、农民进城务工住房、外地人员来宿创业住房都能得到满足。

  全市四个中等城市要在完善市场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引进建设一批集精品住宅、商务楼宇、高端酒店和品牌商场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和超级购物中心。

  要把搞活流通、促进消费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措施,大力推进家电下乡、农机下乡、汽车下乡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刺激和扩大农村消费、城市消费、换代消费、信用消费。措施三:以小城镇建设为重点进一步统筹城乡一体发展思考:我市城乡居民收入比仅为1.84:1,是全省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地级市;城市化率仅为37.7%,比全省低18个百分点,也是全省城市化率最低的区域,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深厚的发展潜力,是最具备推动城乡一体发展条件的地区。

  报告点击:要把推进城镇化建设作为最大的惠民工程,围绕做强城市、做美乡镇、做新农村的目标,加快形成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的格局。

  所有乡镇要按照“三靠近”的原则,在镇规划区范围内选择合适地点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将镇区周围零散村落农户集中组织进镇建房,并置换老宅基地。

  小城镇建设要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稳步推进,重点建设组团式居民小区、综合性商业街区、集中式集贸市场、多功能超级市场,增强服务功能,提升人气商气。措施四:以生态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城乡一体环境保护思考:加强生态建设,是宿迁创新发展方式的最大亮点,也是可以永续利用的环境资源。

  报告点击:要大力弘扬“生态为归宿、创业求变迁”的城市精神,坚决落实环保优先、节约优先的方针,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以开展“四城同创”活动为载体,加强对生态敏感区的保护和城市绿地系统建设。

  坚持把节能减排摆在重要位置,突出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确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年内确保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项目20个,实施重点节能和循环经济技改项目40项,完成20家企业能效电厂建设。突出抓好高耗能行业的节能降耗,督促40户重点耗能企业落实整改措施,全面完成苏华达新材料、绿陵化工、鑫宏铝业等企业的节能技改任务,并淘汰落后高耗能设备300台(套)。大力推广建筑节能措施,年内各县(区)分别完成1万平方米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任务,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确保达到100%。切实加强重点减排工程建设,尽快完善配套截污管网,确保沭阳城南、沂北化工区,泗洪城北、双沟,宿城洋河二期等5个污水处理厂按时限要求投入运行,尽快形成实际减排能力,六塘河、古山河两个列入淮河流域水质目标考核的断面水质确保如期达标。扎实做好基础统计工作,认真落实节能减排评估审查制度,排定节能预警调控方案和减排应急计划,坚决关停高能耗、高排放企业。

  要加大农村生活污染、面源污染和养殖污染的治理力度,坚决防止污染小企业、扰民小作坊下乡进村,努力打造最整洁、最现代、最生态的新农村。措施五:千方百计保障用地需求报告点击:严格按规划和“先垦后用”的模式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尽最大努力储备发展用地。小城镇和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要与城乡挂钩和万顷良田工程紧密结合,充分利用村内空闲地或存量建设用地,并严格控制用地面积。积极拓宽城乡挂钩和万顷良田工程建设资金投入渠道,新留用地块有偿供地所得收益优先用于城乡挂钩和万顷良田的滚动建设;合理整合涉农项目资金,足额征收使用挂钩指标项目报批土地免收的规费,集中投向项目区;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加大市场运作力度,扩大实施主体,引入社会资本参与。

  围绕保障大项目、服务大产业、支持大发展,加大全市统筹力度,积极推行市、县(区)结对共建城乡挂钩和万顷良田模式,探索实施城乡挂钩指标市内有偿调剂使用制度,促进土地资源在市域范围内科学配置和高效使用。在加快项目报批和用地供地进度的同时,持续推进土地“三清”工作,加强对闲置、囤积土地的整治,加大土地出让金、土地闲置费和逾期未开发项目用地的清收、清理力度,对批而未用数量大、供地率低的地区,相应核减用地计划;对因交地速度跟不上而影响供地的,限制推出新地上市。

  发展策略四:以人为本加快社会建设

  背景: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创新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我们绝不能偏颇经济增长与社会建设的关系。在创新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必须更加注重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大力发展科教文化、医疗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积极引进、培养和使用好各类人才,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稳定,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道路。措施一:改善民计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报告点击: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收入之源,坚持以项目提供岗位,用创业带动就业,建立健全就业援助长效机制,确保年内新增城镇就业2.2万人、农民进城进开发区就业5万人。不断提高企业一线工人收入水平,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全面落实扶持政策和配套服务措施,继续推行“三来一加”等创业模式,深入开展创业行动村村行活动,推动更多城乡劳动力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年内新增个体工商户3万户、私营企业3000家。

  加强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拓展网上服务功能,将城镇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向农村延伸、向农民覆盖,年内村级平台建成率确保达到30%以上。及时足额安排就业再就业资金,多渠道开辟公益性就业岗位,着力帮助城乡“双零”家庭、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等困难群体就业,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有针对性地推动校企合作,引导职业院校按照产业定位、市场需求和企业要求,动态设置专业,开展定向培训和订单培养,年内职校毕业生本地就业率提高到35%以上。

  要坚持把新农保作为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确保60岁以上的农民基本养老金一次性发放到位,农村符合条件的人员应保尽保、全面覆盖,走在苏北前列。充分发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效益,将最高补偿限额提高到12万元、累计资金结余率控制在10%以内。加大大病救助、交通事故救助等社会救助力度,把城市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230元和155元、城镇失业金提高到每人每月370元,规范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率要达到80%以上。

  大力推进以蓝领公寓、人才公寓为主要形式的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将住房保障对象逐步扩大到进城务工农民,彻底解决其生产与生活脱节的问题,让广大进城农民有尊严地劳动、体面地生活,真正融入城市。

  围绕到2012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目标,广泛开展“五方挂钩”、“牵手脱贫”等活动,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贫困户收入,确保年内全市26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措施二:着眼发展大局广泛集聚创新创业人才报告点击:加大人才投入力度,市、县(区)均要设立人才引进、培养和奖励专项资金,逐步达到同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3%以上。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快高层次人才创业园、专家楼、人才公寓等设施建设,积极帮助解决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实际困难,真正使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措施三:推动科技进步切实提高自主创新水平报告点击:加快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年内各县(区)都要确保建立3个以上面向社会服务的公共研究院(所)。依托行业重点骨干企业,对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快创建智能化输变电设备、高分子膜、新型电池、林木加工、设施园艺五大产业研究院。

  市、县(区)政府和科技部门要着力打造技术公共服务、技术成果交流、创新创业融资服务、社会化人才服务“四大平台”,加快管理咨询、投融资服务、人才培训、网络信息、市场营销、法律服务等中介机构建设,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着力引进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和技术带头人,推动创新型经济快速发展,年内确保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30%以上。加强工程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和重点实验室建设,重点扶持秀强玻璃深加工研发中心等省级以上技术研发中心,大力引进国内知名研发机构来宿迁设立分部,积极创建国家级研发中心,年内分别新建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和20个。措施四:提升教育水平努力建设人力资源强市报告点击: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集中力量发展优质教育资源,加快内涵建设,推动精明增长,不断提高“名生、名师、名校”的拥有率、名牌高校录取率,打造宿迁教育的“高原”,提高教育水平。

  坚持把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渠道,围绕打造“教育产业集聚城”目标,不断扩大高职院校规模和数量,重点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和实用技能培训,推动职教园区集中集约集聚发展,确保年内职校毕业生本地就业率达到35%以上。措施五:深化各项改革不断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报告点击: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不动摇,进一步规范完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改革。

  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大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等方面的财政支出。抓住宿迁被列为全省“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市”的机遇,加大“招商引行”力度,争取和吸引各类股份制商业银行、财务公司、信托机构、担保公司、证券公司来宿设立分支机构,积极引进风险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种子基金等。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做强做活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文化创意、文艺演出等文化产业,放大“西楚文化节”、“创业文化节”等节会效应,挖掘项羽文化、古徐文化等文化内涵,打造区域文化品牌。

  加快市级体育中心、全民健身中心和县级体育设施“新四个一”工程建设,全面打造市区“十分钟健身圈”,做好十七届省运会参赛组织工作,承办好第十五届“国际奥委会主席杯”百城市自行车总决赛,积极探索并启动创建生态体育试点市。

  借助主办第七届省园博会平台,加强环洪泽湖、骆马湖旅游资源整合,加快运河文化城、中国水城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休闲旅游、乡村旅游,广泛开展“特色旅游乡镇”和“特色旅游村”创建活动,加强宣传推介,打响旅游品牌,确保年内新建成2个AAA级以上旅游景点(区),旅游业总收入占GDP比重达3.5%以上。发展策略五:加强组织领导转变工作作风背景:创新发展方式,加速产业集聚,是对各级干部的重大考验,也是新的发展阶段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全市上下要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开拓创新,务实苦干,积极投身推动宿迁实现更大突破的火热实践。措施一:狠抓素质提升以过硬的本领支撑发展报告点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变化,必须大力提高干部的思想素质、能力素质和作风素质。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方式,探索发展新路。围绕创新发展方式、加速产业集聚,深入学习了解与经济转型升级相关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认真研究产业发展方向、产业集聚特点、产业升级规律,进一步提高领导工作的主动性、前瞻性。采取集中培训、专题学习、全员考试等方式,加强对现代科技、社会管理和产业政策导向、产业链条构成、技术创新模式、资源要素配置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全面提升各级干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水平,加快建设一支“素质全面、引领潮流”的干部队伍。措施二:狠抓效能建设以优质的服务促进发展报告点击:把加强软环境整建作为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加大整治力度,实行重点监控,坚决防止和克服思想上的“疲软症”、工作上的“冷热症”和作风上的“浮躁症”,下大力气整治中层梗阻、基层板结等现象。进一步推动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和电子监察工作,确保8月底前实现市、县(区)行政机关全覆盖和行政权力事项全覆盖、网上电子监察全覆盖的工作目标,促进行政权力行使有规、监督有效。牢固树立“发展至上、服务第一”的理念,做到推进项目一马当先、服务企业一丝不苟、方便群众一步到位,用实际行动擦亮“宿迁帮办”的金字招牌。要始终保持奋发进取、争创一流的精神状态,勇于超越自我,敢于争先进位,做到想在前、干在前、突破在前,以昂扬的斗志、全新的姿态、过硬的作风,推动各项工作不断登上新的台阶。措施三:狠抓工作落实以有力的举措推动发展报告点击:牢固树立“能干不干是失职、能快不快是失败、能超不超是失位”的意识,凡事要立足于“快”,决策快拍板,项目快推进,要素快落实,矛盾快处理,时时先人一拍,处处快人一步;着眼于“紧”,在精神上绷紧,在时间上抓紧,在落实上从紧,环环紧扣,步步紧逼,分秒必争;体现于“实”,对定下来的事情要盯住不让、抓住不放,做到工作务实、干事踏实、业绩真实。要按照“所有工作目标化、所有目标项目化、所有项目责任化、所有责任具体化”的要求,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现场会办制、工作点评制等方式方法,深入一线抓项目,围绕项目抓进度,倒排进度抓落实。不断强化责任意识,按照“有错要问责、低效要问责、无为也要问责”的要求,把督查问责贯穿抓落实的全过程,实现监督与落实并行、问责与问效同步,确保各项目标任务件件有落实,事事有成效。措施四:狠抓机制建立以鲜明的导向引领发展报告点击:紧紧抓住宿迁作为“全省干部人事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市”的契机,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评价机制、绩效挂钩的考核机制、实绩导向的用人机制,打造“在一线识干部、从基层选干部、凭实绩用干部”的培养选拔链,真正把肯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用起来,把讲空话、做虚功、搞形式的干部降下来。

  要认真做好公推直选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村“两委”换届选举等工作,统筹推进基层党建工作,进一步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要把维护稳定作为考核干部实绩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平安宿迁、法治宿迁建设,高度重视信访稳定和校园、企业等安全工作,全面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努力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措施五:狠抓勤廉建设以良好的形象投身发展。报告点击: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领导干部的骨干带头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宿迁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认真落实全省“惩防体系基本框架形成年”的各项任务,扎实开展“学习《廉政准则》、争做勤廉表率”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不断探索和完善干部监督机制,加快构建具有宿迁特色的惩防体系。时刻牢记“两个务必”,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带头厉行节约,坚决制止奢侈浪费。

  始终保持查处大案要案的高压态势,严厉查办领导干部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的案件,严厉查办工程建设、土地管理、拆迁安置、房地产开发、资金补助等领域的案件,以勤廉促发展,以发展促和谐,以党风带政风,以政风促民风。

  目标保障:苦干实干抓落实

  背景:发展是硬任务,落实是硬本领。宿迁仍处在艰苦创业打基础的阶段,苦干实干的优良传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丢。这也要求广大干部始终坚持吃苦受苦不畏苦,求实务实抓落实,推动各项工作更加高效、更富成效地开展。观点一:苦干实干抓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报告点击:作为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必须在其位、谋其政,对既定的工作任务,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去完成;对棘手的困难问题,不推不躲,千方百计去破解。在明确“一把手”负总责的基础上,要切实把各项目标任务细化、量化、实化到具体责任人,使每件事都有专管之人,每个人都有应负之责,做到项目主体明确、责任落实到位。市重点项目督查办要对包括市领导挂钩联系的重点项目建设责任制的落实情况进行定期督查,并通过《网上宿迁》、《宿迁日报》等各类媒体扩大公开范围,接受群众监督和评议。观点二:苦干实干抓落实必须抓到点子上、落到关键处报告点击:干工作、抓落实,必须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有效投入为抓手,一门心思抓项目、一往无前跑项目、一鼓作气建项目,通过一批批的项目建设,形成实物工作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支撑和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每一个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基础设施项目和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都要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方案、一个班子、一抓到底的思路加以推进,真正把精力倾注到项目上、把资源汇集到项目上、把政策落实到项目上。观点三:苦干实干抓落实根本要脚踏实地、动真碰硬报告点击:要铁心硬手抓好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重视加强思想教育和纪律约束,通过各种渠道征集线索,从严处理并公开曝光一批破坏环境、干扰发展的人和事,彻底遏制并坚决扭转软环境“反弹回潮”的势头。加快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各县(区)必须在8月底前完成权力运行系统、电子监察系统和法制监督系统建设,并与省、市级平台实现互联互通,确保通过省考核验收。

  始终坚持以实际完成的工作量为考核依据,加强效能监察,创新督查机制,健全完善行之有效的制度约束和惩戒机制,强化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鲜明导向,倒逼各级干部紧干当下、不敢懈怠,以实实在在的业绩推动宿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本报记者熊磊 

本文关键字:外贸政策
本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