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限制系统数据加载中...

深陷资金窟窿 纺织大王唐龙大败

发布日期:2010-07-12 09:45:30 点击:144

深陷资金窟窿 纺织大王唐龙大败

2010-07-12 09:28:07 来源: 商界(重庆) 跟贴 0 条 手机看股票

尽管从出走至今已过去了一个多月,黄国强依然是被绍兴商界人士最频繁提及的悲情人物。

在无数人的印象里,黄国强和他的唐龙企业集团(以下简称唐龙)的确风光一时,当地无数年轻人将他奉为创业楷模,不少老板也曾用他的成功激励自己。

这家以纺织品、服装进出口贸易为主的公司,在纺织品外贸领域已辛勤耕耘十余年。2009年3月,公司成功登陆澳大利亚股市,成为绍兴县平水镇唯一的上市公司,一时间风光无二。

人们依然记得,公司上市时黄国强的满面春风。这个辉煌的唐龙帝国,成为了对他十多年辛苦打拼的最好回报。然而,谁都没有想到,在当时的辉煌背后,帝国的内部早已千疮百孔,危机四伏。

直到2010年5月初,黄国强和妻子忽然双双失踪,震动绍兴商界,一个数亿元的资金窟窿才逐渐显现……

艰难起家

翻开黄国强的成长史,他的经历与多数勤劳的绍兴创业者并无二致。出身寒微,历经坎坷,在曲折和努力中奋起,恰似一个与时代相应的励志故事。

黄国强1967年7月出生于绍兴县王坛镇――在绍兴境内这个贫穷的山区,少年的黄国强,给老乡们留下了“会吃苦,总想着做大事”的印象。

1986年,19岁的黄国强毕业于绍兴师专英语系,随即被分配到绍兴青陶中学执教。在当时,这是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但年轻的黄国强,却不满足于这样随波逐流的生活。

当时的黄国强有一个非常值得炫耀的资本: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当时,绍兴的外贸刚刚兴起,英语人才奇缺,黄国强于是顺利地成为了宁波北仑电厂的英语翻译。然而,电厂这样的国企依然令他看不到希望,绍兴人经商当老板的传统更让他心痒难耐。于是,和当时绝大多数身负商业梦想而又缺乏资金实力的年轻人一样,黄国强再次辞去了翻译的工作,开起了一家小饭馆。

这次经商的实验并不成功。由于他压根儿就没有什么商业经验,饭馆一直没赚到钱,很快就倒闭了。本就没啥本钱的黄国强只好再去给人打工,从而作出了一个改变他人生轨迹的选择――进制衣厂,做外贸业务员。

英语的先天优势使得黄国强业务尤其出色,但这次他并没有急着创业。直到1995年,已经将整个服装外贸业务彻底摸透了的黄国强才自立门户,在绍兴城南办起了服装厂,专做外贸服装。

一位熟悉黄国强的朋友回忆说,当时的黄国强生活简朴,工作起来不要命。他不喝酒,不娱乐,中午只吃菜泡饭,成天都泡在工厂里。

然而,随着业务的增长,资金实力不足成为了阻碍黄国强最大的障碍。此时绍兴的服装外贸已经颇成气候,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要想从中迅速突围,他就必须找一个资金实力雄厚的靠山“借力”。

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了当时绍兴最大的纺织龙头永通集团。黄国强对外贸的熟悉和他拼命的性格赢得了永通的信任,1998年,他被委以经营永通旗下的华越进出口有限公司,当年即实现了自营出口额3000万美元,较上一年增长了好几倍!

正是凭借这样的成绩,黄国强不仅为自己赚得了真正意义上第一桶金,他的名声也一炮打响。

名气的作用显而易见。很快,他得到了平水镇广厦建筑公司(现中厦建设集团)的支持,以广厦建筑公司的名义收购了当时绍兴县外贸公司下属的毅炜发服装厂,成立了新公司,把新公司总部安在那里。第二年,这个早已声名在外的商界名人就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业绩:2000年实现销售1000万美元、利润1000万元,成为全国“双优”企业。

“业务一帆风顺,出口量不断增加。”一位圈内人士回忆说,在那时的绍兴服装业,黄国强俨然已是一名大佬。

但黄国强的心依然没有满足。“当时跟他一起聊天,他总是下一步要这样那样的。”这位圈内人士回忆说。

对当时的黄国强而言,志存高远,似乎没有坏处。

向前,向前

要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黄国强的选择是加速扩张。

2001年,黄国强买下了绍兴城南大桥天马大厦9楼,并把公司总部迁到那里。他的业务已经扩展到五金业,当年五金业务就实现了1000多万元的利润。

与公司共同成长的还有黄国强的社会地位,当年,他成功当选绍兴县人大代表,一切都顺风顺水。

2002年对黄国强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他正式成立了浙江唐龙进出口有限公司和绍兴唐龙针纺服饰有限公司――他第一次拥有了自己命名的企业。

对于这个名字,黄国强的解释是:唐路通天,龙腾四海。从此,他的名字和“唐龙”两字彻底绑在了一起。

这一年,35岁的黄国强结了婚,但婚姻并没有让黄国强变得更稳健,相反,他的口中多了些新词汇:“脱胎换骨”、“第二轮创业”……

此时,浙商的脚步已经遍及全世界,身在绍兴从事外贸的黄国强更是深切地感受到了这种全球化的影响。日渐积累的财富则像一双大手,不停地推着他向前冲锋;不断冒出来的竞争对手又犹如战斗的号角,逼着他无暇回顾。良好的经济形势,“民企走出去”的舆论热潮,似乎全世界都在鼓励着他向前,再向前……

2004年,唐龙终于迈向了世界,相继在中国香港、美国、巴西成立了子公司,在南非设立了仓库,初步建立起境外的外贸营销网络,使企业从单纯的服装出口,向原料、面料、家纺等上下游产业链延伸。

黄国强的冲锋仍在加速。2007年,唐龙先后完成了在欧洲、巴西、南非的三次并购,同时与加拿大一家新材料公司签订新产品合作开发协议,其全球布局进一步完善。此时,已晋升为“企业集团”的唐龙已拥有了10余家子公司。

绍兴市外贸出口八强企业、海关A类加工贸易企业,多家大型商业银行的AAA级资信,政府评选的自营出口骨干企业……唐龙身上的光环不断增加,与之同时增长的,则是黄国强更大的野心――

在美国纽约、巴西圣保罗、澳大利亚悉尼、阿联酋迪拜、意大利米兰建立完善的营销网络,将自己旗下的家纺品牌做成世界名牌,把唐龙变成全球知名的纺织企业……

生死危机

然而,就在黄国强沉醉于鲜亮的荣誉光环之时,外表强大的唐龙帝国,已经隐隐现出了危机。

为了维持连续数年的持续扩张,唐龙的资金周转十分紧张,负债持续增长。倘若这只是为了做强主业,唐龙的猛烈冲锋或许尚可以理解。然而,纺织业这个夕阳产业并不能负担起黄国强的全部野心,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更让以外贸为主的唐龙受伤不小。然而,醉心于增长神话的黄国强此时想到的并非收缩战线,而是开始在纺织业以外的那些他并不熟悉的行业中渐行渐远。

买地、炒楼,这个浙商们最热衷的行当,自然成为了黄国强的首选。他的银行贷款开始大规模的投入到房地产中,纺织的主业反倒已令他提不起兴趣。同时太阳能、铁矿煤矿等热门行业也让他兴味盎然,只要是市面上热门的行业,他巴不得全都插上一脚。

然而,离开了纺织业,黄国强不过是一个有钱的“冤大头”。黄国强的一个朋友曾见过黄国强当初签署的一份铁矿石交易合同,黄以每吨1000多元的价格进货,加价100多元后即出货,算上各种交易费用,几乎没赚钱。这种疯狂多元化的结果是,“表面上看很风光,其实是个空壳子,没有核心技术,也没有买到什么好的资产。”

同时,急速的扩张没有让唐龙得到足够多的收益,反而大大提高了公司的运营成本。而多元化进一步加重了企业的资金压力,为了增加现金流,唐龙的订单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微利甚至零利润的合同……

牵一发而动全身。唐龙这个臃肿的巨人愈发感到“供血不足”,而日益糟糕的外贸形势也让银行收紧了贷款,意气风发的唐龙,似乎突然被扼住了喉咙。

这是生死存亡的时刻,在银行的信用决不能受损!为了维持银行的信任,黄国强被迫施展拆东墙补西墙的资产腾挪之术。他忙不迭地开着自己的豪车拜会各家银行的行长,向行长们展示自己建起的楼宇,出手尽量显得阔气大方,以图借此赢得银行的信任,获取贷款。这样的手段开始还颇有成效,但企业造血功能的丧失以及失败的多元化造成的大规模失血却令他不得不用新的贷款偿还旧的贷款。如此循环往复,积累下的只有越来越多的利息,以及银行日益深重的怀疑。

银行还不知道,他四处展示的房产,不知早已抵押了多久;他借高利贷所支付的利息,早已超过了银行贷款的利息。他甚至已经顾不上公司的业务,只能一天到晚地陪着那些民间债权人,请求他们和他共渡难关……

在这个孤立无援的时刻,黄国强想到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上市融资。2009年3月,“唐龙针纺”成功登陆澳大利亚股市,但其IPO所募得的资金,折合人民币只有6800万元。

“算上上市的各种费用,澳洲上市其实对公司几乎没有一点实质上的帮助,只是多了个光环而已,实际问题根本没有解决。”事后,一位知情人士对唐龙在澳大利亚上市做出了如此评价。

唐龙已经彻底弹尽粮绝。

挣扎,出走

黄国强仍在挣扎,他不愿相信无力回天。

一位与黄国强有过颇多接触的人士回忆说,就在失踪前的几天,他在黄国强的办公室,听到黄国强还忙着打电话向各家银行借钱。

其实,在此之前,不愿坐以待毙的黄国强就已经频频对外“伸手”。他依然在说服自己:这些亏损和以往那些困难一样,总会有办法挺过去。

然而,他自己很清楚,唐龙至少有3亿元以上的“窟窿”。这些钱有的是银行贷款,更要命的是民间借贷,其中高利贷就有上亿元。

“最可怜的是民间借贷,很多钱是转了几次手借来的,中间转手和涉及的人员很多,绍兴的民间信贷又要地震一下了。”这些债权人中不乏黄国强的亲朋好友,一位债主告诉记者,黄国强“差不多借遍了,数额巨大”。

2010年五一节前,又一笔350万元的银行贷款到期了。黄国强再也无法筹集到新的资金,这笔贷款,终于成为了压塌黄国强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个劳动节成为了黄国强人生中最难熬的一个节日。他跑遍湖南、江西等地的多个银行,又吃到了无数个闭门羹。最终,他不得不选择躲过无数债主的监视,悄悄地“消失”。

出走前,他没有回家,甚至连和父母道别的时间也没留。那个曾被他视作生命的唐龙,也在他失踪后,迎来了动荡和未知的前途……

从外贸起家,转战实业,后扩张迅速,最终资金链断裂,欠下巨额债务,老板出走……其实,早在2年前,这样的盛衰轨迹就在绍兴另一家纺织龙头企业“江龙”身上上演。

两条“龙”的老板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两个人都曾是外贸业务员的榜样,都成功转型实业,分公司开得一个比一个多……最后连结局也相同。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两年前江龙印染破产、老板陶寿龙失踪后,黄国强曾接受当地电视台采访――

“江龙事件,是对绍兴纺织业的一种警示。以为只要有钱就可以把其他公司买过来,成为自己的产业链。”他甚至分析说,江龙破产的原因是企业老总头脑发热,盲目扩张。

倘若再看到当初那个意气风发侃侃而谈的自己,如今已不知身在何方的黄国强,不知将作何感受?

链接

相同的轨迹•江龙控股之死

2008年10月,当时全国最大的印染企业――浙江江龙控股集团突然陷入破产危机,公司老板陶寿龙、严琪夫妇失踪。相比唐龙,江龙的蹿升速度更为惊人,公司成立于2003年4月,2006年9月即在新加坡实现上市。在陷入危机之前,陶寿龙还在谋求纳斯达克上市,企图进一步融资以摆脱困境。

陶寿龙和黄国强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同为外贸业务员起家,同样善于借势,同样在取得成功之后一味疯狂扩张……除此之外,陶寿龙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喜欢进行资本运作。这一特点成就了江龙的飞速发展,或许也加速把江龙推进了深渊。令人眼花缭乱的资金拆借让江龙的债务最终成了一笔烂账,对于江龙债务的估测,最高达到了23亿元人民币。

2008年10月18日,准备偷渡出国的陶寿龙夫妇被绍兴警方逮捕。

(本文来源:商界 作者:史春波) \"陈娅玲\"
本文关键字:外贸服装
本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