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限制系统数据加载中...

大股东增持成风 A股现三大企稳信号?

发布日期:2010-05-19 18:28:33 点击:76

大股东增持成风 A股现三大企稳信号?

2010-05-19 03:51:00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上海) 跟贴 0 条 手机看股票

119家公司增持砸下33亿

在近期持续低迷的A股市场中,上市公司大股东或者高管增持成为疲弱市场少有的亮点。随着上市公司股价的连续回落,有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加入增持行列,据统计,今年来共有19家上市公司大股东投入近33亿元增持股份。

6家公司增持超千万股

财汇资讯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共有19家公司大股东在二级市场上买入自家股票,以昨日收盘价计算,累计耗资达32.68亿元。其中中金岭南(124181646)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广晟投资于近日增持中金岭南1090.24万股,耗资近1.5亿元,增持后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持股达39.23%;上海仪电集团则对旗下两家上市公司飞乐音响(124181646)和上海金陵(124181646)分别进行了增持,增持股数分别为1176.56万股和3470.1万股,耗资分别约1.21亿元和2.4亿元。

除股东增持外,4月底以来有10家上市公司高管开始自掏腰包在二级市场买入所属公司股票,有3家公司高管更是集体增持。如长航油运(124181646),包括董事长、总经理在内的13名高管于5月13日、14日集体增持公司股份,共购进约56.89万股,涉及金额约300多万元。升华拜克(124181646)、南通科技(124181646)等多名高管也进行了集体性增持。同期还有宝钢股份(124181646)董事长何文波在5月12日以6.41元的平均价格买入宝钢股份4万股。

对此,东方证券分析师潘敏立认为,在近期连续调整途中,有一些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已经开始逢低增持上市公司股票,在阵阵寒流中还是有一些暖意的。而上海金陵、冀东水泥(124181646)、中金岭南、青岛海尔(124181646)、飞乐音响、中国建筑(124181646)等6公司大股东的增持都在千万股以上,对市场产生正面影响,股价相应企稳。

动真格还是作秀?

有私募人士认为,上市公司增持公司股票,一是认为公司价值已经被低估,投资空间显现,于是通过交易所直接买入等方式在二级市场增持;二是为了上市公司未来的资本运作,如可能存在增发、配股等需求,通过增持稳定市场价格,为再融资铺路。

浙商证券分析师王伟俊对记者表示,相对于2008年年底,今年大股东增持的数量和规模均还较小。股东增持并不代表公司当前股价已经触底,投资者对待这样的行为也需要仔细分析。如果股东大规模增持公司股票,可能存在股价被低估的情况;而相反,如果规模较小或者干脆开一张增持的空头支票,则作秀成分更高些。

分析人士表示,尽管近期大股东增持现象开始增加,但面对开始收紧的政策面,以及并不乐观的经济走势等因素,短期内提振市场信心的作用或难体现。而要真正令市场止跌企稳,或仍需中央汇金对银行股的增持。

地产股绝地反击

在经历了持续的深度下挫后,昨日金融地产板块强势拉升,带动其他多个板块翻红上扬。

截至昨日收盘,申万23个行业板块中,房地产板块涨幅最大,全日上扬5.82%;金融服务板块也上涨1.57%。金地集团(124181646)(124181646.SH)、格力地产(124181646)(124181646.SH)、首开股份(124181646)(124181646.SH)等10只地产股涨停,而招商地产(124181646)(124181646.SZ)、保利地产(124181646)(124181646)及万科A(124181646)(124181646.SZ)等龙头股涨幅均超过7%。

地产股飙涨是否预示着反弹就此开始?东北证券(124181646)分析师沈正阳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目前地产板块确实是降到比较低的估值水平。”但据此判断目前为真正的底部还不能确定,短期仍然应看作是技术性超跌反弹,关键仍取决于后期政策出台的力度和强度。

对于下半年房地产行业走势,分析师观点有所分歧。部分分析师认为,政策在实施一段时间后,也会观察实施效果以决定下一步动作。从历史经验看,政府对房地产行业政策持续密集调整后,会有阶段性放松,这是大概率事件。

紧缩政策微调?

股指在经历了周一的深幅下挫之后,昨日午后两市反弹幅度加大并双双翻红,深成指率先收复万点后,沪指盘中几度收复2600点,但最终未能站稳,收报2594.78点。

有分析人士认为,本周五股指期货5月合约进入交割期,周一的大跌是“交割日效应”导致市场有提前预期反应。“股指期货固然有放大器的作用,但只是与宏观层面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形成了叠合效应。目前市场最主要担心的还是后续政策出台的不确定性。”东北证券分析师沈正阳表示,中长期走势还要观察宏观政策调控走向。

本文关键字:外贸政策
本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