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限制系统数据加载中...

退出暂缓宏调面临两难 刺激政策或现度出台

发布日期:2010-07-06 11:11:56 点击:68

南方日报记者黄颖川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日在长沙主持召开湖北、湖南、广东三省经济形势座谈会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严重性和经济复苏的曲折性都超过了人们的预期,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问题增多,不过温家宝也强调,不会停止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增长的步伐。

温家宝表示,我们不仅要大力解决那些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同时又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的紧迫性问题,这些都必须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前提下进行。

这是近十天以来,温家宝第二次到地方调研经济发展形势。

不仅如此,记者获悉,近段时间,包括商务部、人社部、国资委等多个部委也在各省进行了密集调研。参与商务部调研的一位人士称,由于欧美传统市场需求依然疲软,在欧债危机有蔓延之势的背景下,国内通胀预期有所加强,房地产调控任务艰巨,钢铁等行业面临着巨大的结构调整压力。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大大超出了预期。

刺激经济政策或重出江湖

6月30日全国人大财经委会同其他部委人士一起对经济形势进行研讨,会议传出的基调是“大家都比较担心下半年经济”。

据公开媒体报道,有消息人士称,与会者在防范下半年的经济放缓成为事实下,订下调控以“框架不变,动态优化,防止政策叠加的负面影响”的基调。这意味除了楼市外,前期从紧政策可能就此止步。部分人士更预测,刺激经济政策将重出江湖,以全力阻止经济颓势。

近期全球的经济形势确实难以令人乐观。欧债危机持续蔓延,欧洲各国央行计划缩紧财政支出,以为不断扩大的赤字止血;加上美国内需不振,间接冲击亚洲的贸易出口。我国PMI指数(象征景气繁荣或衰退)已连续两月下挫。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曼更警告美国政府应避免跌落通货紧缩的深渊,并预言“第3次经济大萧条”将来临,让市场惶恐不安。

最近一段时间,国家决策层频繁赴各地调研并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而决策层密集调研的背后,是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性。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先后赴石家庄、保定等地调研,强调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与此同时,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赴央企调研时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国有经济结构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在6月28日和29日,温家宝分别召开的两场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参加座谈会的有人口就业、资本市场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钢铁、房地产等身处宏观调控“重灾区”的企业负责人。

会上,温家宝提出,“要着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使宏观调控既有利于克服短期困难,解决当前的突出矛盾,又有利于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缓解经济长期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

温家宝强调,中国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以“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的紧迫性问题”,“也为明年乃至更长时期的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基础”。

经济正在转向放缓

国家统计局将于7月15日公布二季度GDP数据。部分机构预测,由于我国今年推出了紧缩措施,二季度增幅将从一季度的11.9%降至略高于10%。

今年以来,除重启汇改,允许人民币升值以及出台多项针对房地产市场和钢铁等工业产业的紧缩政策外,央行更三次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此前曾公开表示,由于现在通货膨胀预期过高,今年中国要实现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3%左右的目标,难度较大。

国家统计局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5月份CPI高于政府设定的2010年CPI升幅控制在3%的目标,数据也表明我国通胀仍处于上升趋势。而瑞士信贷、渣打银行经济学家对此数据均判断,总体而言,数据表明我国经济正在转向放缓。

国家发改委上月中旬发布价格形势分析报告称,初步预计6月份CPI将较上个月继续小幅下降,但由于翘尾影响增强,较上年同期仍将小幅温和上涨。“今年上半年CPI较上年同期上涨2.6%左右。”

但申万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分析认为,价格上行的趋势将在CPI上继续显现。“6月单月CPI同比可能将达到3.4%,较5月份小幅上涨。”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尹中卿近日撰文指出,“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分岔路口,政策抉择左右为难。”不宜对经济增速下滑反应过度,要平稳实现经济“软着陆”与刺激政策“退出”的有机衔接。

六个“两难”选择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树成近日表示,当前宏观调控面临着六个“两难”选择———经济刺激政策如何进退;房地产调控和经济增长之间如何平衡的难题;收入分配改革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间的矛盾;资源价改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压力;人民币汇率调整与出口企业之间如何协调;外贸出口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之间的“两难”。

民生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郝大明表示,在当前经济各类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预期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是物价在下半年还面临着很多不确定的形势,另一方面,如果经济增长很快,也会给物价带来压力。

前段时间,国家有多项政策有所调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央行上个月重申了汇改,并在楼市上实施了限制性政策———自4月中旬实施以来令房屋销量下滑。当时有分析认为,这些调控预示着我国为应对金融危机自2008年末开始出台的一系列刺激政策正在撤退。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表示,虽然这些政策当初设定的时候,就明显是临时性政策,但如今在外部环境仍有较大存疑的情况下开始撤退,或许有些过急。

就在上周公布的两项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也显示6月份中国制造业放缓。6月份官方PMI数据从上个月的53.9跌至52.1,而汇丰(HSBC)中国指数跌至50.4,刚刚超过50这个扩张和萎缩的分水岭。

2日,国家统计局向上修订了2009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幅,即从8.7%修正至9.1%。GDP增幅的修订意味着二季度及接下来的几个季度,中国的同比增长将有一个更高的比较基础,因此增幅可能会低于经济学家的预期。

本文关键字:外贸政策
本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