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及下半年经济金融形势热议
发布日期:2010-07-24 11:49:43 点击:138如何研判当前和下半年经济金融形势
李连仲:
对下半年经济形势的预测和展望我认为比较复杂一两句难以说清楚需要进行深入分析探讨。
关于对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的判断。美国和欧洲当前的经济形势比较复杂。美国经济究竟有没有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现在还不能下结论。据统计美国现在家庭资产纯收入减少14万亿美元失业率已经达到了10.1%政府债务占GDP的80%。那么现在我们面临一个什么问题?一些国家大量印钞票这使世界宽松货币政策面临一个危险通货膨胀正在世界范围内酝酿。在没有商品保证的情况下先把钞票印出来又不能通过商品销售及时回笼就会导致通货膨胀。按照通胀规律多印发的钞票流通到市场上要在一年到一年半时间形成通货膨胀效应。因此我认为明年上半年是形势比较复杂敏感的时期。
欧盟当前的形势也很复杂也不能说渡过难关。欧盟虽然也出台和实施了一系列拉动内需的政策但是其侧重点和我国不一样。我们投放的4万亿元人民币是放在发展产业上而欧盟是放在发展居民福利方面。欧盟国家普遍实行高福利政策有的国家工人凭工资就可以过“皇帝”般的生活。为了渡过危机希腊不得不向欧洲银行借款欧洲银行则要求希腊把财政赤字降低到3%。为此希腊政府不得不降低最低收入标准从700欧元降低到600欧元。希腊老百姓认为危机的出现是因为政府宏观调控出了问题政府应该承担责任减少财政赤字是政府的事而不应降低居民收入水平和幸福指数于是就上街游行包括警察也参加了。希腊政府只好要求欧洲银行援助7500亿欧元希腊和西班牙政府发债。发债只是把矛盾的解决推迟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国经济发展以及外贸与欧洲国家经济关系密切据测算我国与欧洲的贸易额占我国外贸总额的20%左右对我国居民消费和投资的影响举足轻重。
现在我国南方正在闹水灾受灾人口达1.13亿导致食品,蔬菜,肉类价格上涨。在分析展望下半年经济形势时要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
关于小企业的问题。《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即“非公36条”发表以后国际上的评价都非常好。发展小企业对于社会稳定有着积极的作用小企业安排社会就业的贡献率是75%对GDP的贡献率是60%以上对税收的贡献率差不多占50%。要让居民增加收入首先就要让小企业获得发展。我们国家的小企业总量很大但是按照平均概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国际上发达国家小企业数量概率是每一千人45个发展中国家平均25个而我们国家一千人是11个。
小企业现在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融资难。现在银行主要是为大企业,国有企业服务小企业却没有小企业银行给予服务。应该大力发展小企业银行应该考虑让民营企业资本进入金融领域。要积极发展为小企业服务的银行针对服务小企业银行的管理办法要比对大企业服务的银行相对宽松。我认为应探索,发展符合中国国情的,为小企业提供良好金融服务的小银行发展模式。
针对去年底今年初资产价格上涨过快通胀预期,地方债务系统性风险,银行资产面临的一些问题政府开始出台一系列政策目前看调控效果正逐步显现。一季度GDP增长11.7%二季度增长10.3%同时国内多数机构预测三,四季度的增速还将逐季回落全年呈“前高后低”的态势;关于CPI多数机构已将预测下调全年控制在3%左右没有问题。
从趋势看明年经济增长形势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将甚于今年鉴于此下半年的政策趋向应坚持上半年调控的正确方向不动摇坚持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连续性,稳定性,灵活性和针对性”的原则同时密切关注形势变化在确保社会能承受的经济增速前提下进一步把握好调控的节奏,力度继续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通俗讲调控的方向要坚持调控的艺术要灵活。
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最大的冲击是对原有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而且其负面影响不会是短期的今后若干年内仍会继续。因此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是中国今后一个时期确保经济稳定增长的关键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保障。如何在采取上述短期政策的同时抓紧启动相关长期性的制度改革至关重要。特别对有些已有把握的制度应抓紧落实这对解决短期问题同样重要。各种分析已表明明年的中国经济比今年更复杂,更困难因此加快有关制度的改革形势更为紧迫。
这些制度改革包括: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包括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降低服务行业税率的税制改革;涉及结构调整中城镇化建设这一重要“抓手”的有关制度改革等等。
这里要特别强调两点一是应该要求政府有关部门对照新公布的“非公36条”抓紧制定落实细则。将落实,修改的细则报告国务院并把需要改善的细则内容公布于众以利于社会对其监管使民间富余的资金寻找到投资出路。这既能减轻炒房资金的压力又可减轻地方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缺口的压力同时也可起到替代今年可能因房地产投资增速下降而形成的投资缺口的作用。二是应通过盘活,撬动国有资本存量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目前一方面仅中央级工商,金融企业净资产按市值计有六七十万亿元;另一方面鉴于目前财政赤字已约3%的水平可以推断今后若干年内财政当年收入的状况也是难以尽快满足扩大民生,扩大消费的结构调整支出。因此可采取以下两条措施:适当提高和扩大中央,地方企业国有资产分红的比例和范围;在研究好中国经济不同发展阶段国有企业战略控股原则的基础上除对仍需保持绝对和相对控股比例的股份外其余股份可有计划地在市场上标售,套现集中用于加快社保体系建设。这不仅可以减缓近期部分产能的相对过剩,帮助民间富余资金找到投资出路而且有利于现在及今后我国在出口减少的情况下形成国内自身消费-投资的良性循环有助于中国经济尽快地渡过当前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痛苦期。
盛松成:
我认为当前形势良好而且前景乐观。形势好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速度快。上半年的GDP增速不但比去年同期明显提高放在改革开放30多年里看也是一个较快的增速。二是动力足。内需外需比较活跃“三驾马车”并驾齐驱拉动经济增长。三是价格稳。CPI仍处于温和上涨范围。四是货币信贷回归常态。其中M2连续7个月回落已接近17%的目标增长率。新增贷款占全年调控目标的61.7%投放总量和节奏符合要求。同时至少有三点理由可以让我们对我国经济前景保持乐观:第一国际环境好于去年。尤其是世界主要经济体都有不同程度的复苏比较有利于我国出口恢复增长。第二部分指标回落是主动调控的结果。投资增速回落与严控新上项目密切相关压缩过剩产能和加强节能减排直接导致了工业增速回落。第三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仍然高涨。经验表明有这个因素支持只要不出现大的外部冲击我国经济就完全有能力实现持续较快增长。
贾康:
今年财政收入呈现典型的前高后低由于基数和其他原因一季度增幅接近40%上半年合计已回落到27%左右乐观预计全年是在17%左右谨慎预计则可能要低到13%左右这样增速在今年是比较合适的。关键问题是财政政策怎么跟货币政策配合维护全局相对平稳同时深化改革推进制度建设还有很多事情需要进一步研讨。近两年实行积极财政政策过程中发行地方债的措施有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应跟踪总结经验。建议在今后结合修订《预算法》等法制建设和管理中改进将我国地方债的发行逐渐常规化以“阳光融资”形式一步步置换,替代风险不易得到有效控制的地方隐性负债。
目前运用经济手段加大力度调整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是较好的操作时间段。建议新疆资源税改革试点中在原油,天然气两项先行启动后抓紧研究,优化后续方案不失时机地扩大这一改革的区域覆盖面并争取把税基扩大到煤炭等资源的开发领域同时积极推进煤价与电价通盘考虑的资源-能源价格形成机制的配套改革。资源税负从产业链上游向中下游的传导正是经济杠杆促进节能降耗机制的作用过程方案设计在其量度上需掌握为大多数企业经过努力可以继续发展少数企业在新的压力下被淘汰出局于是这个改革就成功了——因为所淘汰的正是应在公平竞争中去加以淘汰的落后产能。这个新增税负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传导到最终消费品进而会促进人民群众消费方式“低碳化”在这个视角上政府所需要做的主要是适时适度提高低保标准使最低收入阶层群众的实际生活水平不下降。
王松奇:
中国的经济形势变得愈加复杂这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带来了严峻挑战。针对经济形势的这种高度不确定性我认为今年下半年货币政策应针对短期经济情况进行微调。这既考虑了货币政策的效力区间又考虑了中国经济的实际。微调的方向应该是适度放松因为之前的部分调控现在看来稍微有些过紧了对经济的负面影响较为明显。特别是受金融信贷调控的制约现在多家商业银行都出现了流动性紧张的局面甚至出现了争相拉存款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目前最简单的做法就是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向银行系统释放必要的流动性。同时可以在人民币汇率上有更大的作为通过汇率手段来为国民经济服务。对于国际经济形势我认为国际波罗的海干散货综合运费指数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BDI指数是目前世界上衡量国际海运情况的权威指数是反映国际间贸易情况的最重要先行指标。如果该指数出现显著的上扬说明各国经济情况良好国际间的贸易火热;反之则说明国际经济情况低迷。上周BDI平均指数1752点仍然在低位徘徊。这个指标不涨国际经济很难有涨的形势。所以从国际形势看情况并不太乐观。
对于中国而言应该按照温总理说的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此需要让商业银行有更多流动性在放款上比现在稍微自由一些。有些指标不要看得太死特别是对于往广大中西部投放如果指标紧就不利于整个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保持较快发展不一定影响调结构可以通过多种约束机制和激励措施来刺激商业银行在信贷投放结构上进行调整。
苑德军:
下半年以至明年的经济减速似乎已成定局。一些人由此看空中国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前景深感忧虑。个别学者甚至预言明年GDP增长率会降到7%以下。在我看来这种看空中国经济的观点实不可取。
在连续30年保持年平均9.8%的高增长之后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些因素正在发生重要变化。调结构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调结构是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增强中国经济发展后劲,实现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需要是一项长期性任务要使中国经济走向良性,健康发展的轨道持续保持较高增长调结构的力度必须加大。而调结构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要淘汰落后产能压缩产能过剩的一些传统产业的投资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而传统产业投资下降必然会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目前经济仍主要依赖投资拉动的情况下这又必然会影响经济增速。虽然国家非常重视新兴产业的发展有关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将陆续出台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也将不断推出但新兴产业的投资扩大和产能扩张都需要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目前的产业结构调整期内传统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步下降但新兴产业还没有成气候无法在国家的产业群中居于主导地位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还较低无法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不同产业的地位和作用转换是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从长期看调结构毫无疑问有利于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但短期内则势必会对经济增速产生影响。这可以看作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换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阵痛”。
除调结构外资源和环境对经济增长的硬约束人口红利和制度红利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减弱也是导致经济减速的客观因素。
还必须认识到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在经历了较长时期的高增长之后都会减速进入平稳增长阶段。这种经济增长阶段的位移变化和经济增速的差异性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实践看也没有哪一个国家的经济高增长可以持续50年甚至更长时间。因此经济减速是正常的。我们要全面地,科学地分析导致中国经济减速的各种因素客观看待中国经济减速不要面对可能出现的经济减速惊慌失措。
其实即使经济减速程度也不会很大不可能大幅下滑。面对可能的经济减速政府应采取有力的宏观政策措施尽可能稳定经济增长速度。当前要把启动民间投资放在重要位置上实实在在落实“非公36条”真正消除各种市场壁垒使民间投资能够不受限制地进入垄断行业能够自由参与对国企的并购重组。特别是要加大各方面的改革力度充分发挥改革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宗良:
首先是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今年初我们对全年的经济走势作了一个预测。大体上讲第一,二季度实际增速和我们的预测一致。第三季度我们预测为9.4%第四季度8.5%全年9.5%。和上半年相比下半年可能出现下滑势头原因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和房地产调控,地方融资平台等因素相关当然也包括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信贷投放的限制。二是出口受到影响这主要和发达国家消费能力有关。现在美欧等发达国家债务状况都不容乐观。这些国家的收入越来越少但支出却越来越多。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短期问题而是一国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面临的一个结构调整的长期问题。总体来讲我们认为在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下经济将会平稳增长。
其次谈谈对西部开发的三点看法。第一我认为西部开发会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调节器”。具体来讲就是当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下降的时候我们对西部的投资可以适当加速;而一旦经济增长速度比较快则可以控制一下投资的节奏。最近我们对西藏进行的调研发现大部分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将是一个长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今年建还是明年建问题应不是太大因此可以在投资速度上依据整体经济发展需要,在不影响西部开发总体进度的情况下做适当调节。第二西部开发对我国发展结构转型意义重大。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成就巨大但各地区的发展也很不平衡。以信贷结构为例目前深圳的商业银行信贷中个人贷款已达到40%以上而全国这一比例平均是20%左右。我们应利用各地区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这一点通过西部开发实现产业转移和平衡发展。第三通过灵活的金融政策发挥商业银行在西部开发中的作用。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而言通过商业银行比如信贷投放来支持,推动经济发展是积极和正面的。2005年至今除2009年银行信贷增速基本保持在17%左右信贷投放总体上是比较合理的。中国面临的情况跟西方国家不一样西方国家基础建设早就做好了而我们很多东西还没有建因此完全靠财政投入是很难操作的。在当前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通过灵活的金融政策利用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来推动经济发展特别是西部开发意义重大。我们对西藏的调研发现中央推出的有关金融优惠政策对于当地经济发展的效果非常好信贷投入增加较快信贷结构不断优化金融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有力地促进了西藏经济发展。在政策设计上我们未来是不是可以更大胆一点比如在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上半年考虑设计一个信贷额度控制的差异化政策也就是说银行的信贷额度在不同地区可以做一些不同处理比如在西藏等西部地区就可以有10%的折扣从而引导资金投入支持当地经济的发展。
孙祁祥:
总体来说上半年保险业发展态势不错。据官方公布的数据保费收入7999亿元同比增长33.6%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财产险公司实现承保利润39.6亿元车险业务扭亏为赢。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4.1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1.3%保险公司实现资金运用收益755.2亿元。保险业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有两个方面的基本原因:一是宏观经济本身的良好态势二是基于保险业自身的经营规律。
首先从宏观经济来看一般而言保险与经济发展之间具有相关关系但根据我们最近做的一份研究表明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的表现有很大的差异。由于发达国家的保险市场已经趋于成熟甚至饱和其周期性波动受保险市场自身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大而与经济波动的关系则相对较弱;而新兴市场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则非常显著重要经济变量的周期波动是保险业波动的重要来源可以说经济波动对保险业的波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我国的情况更是如此。从过去30年的发展来看无论是保险业整体还是寿险业和非寿险业其波动都与当期经济周期高度正相关。具体来说中国的保险周期顺经济周期顺固定资产投资周期顺国内总需求周期顺利率周期但反股市周期。我国上半年总体经济形势发展不错由此给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其次从保险业自身的经营规律来看保险业的当期发展与前期发展也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因此前期的发展必然会对后期产生“惯性作用”。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已经积累了较好的基础。这由以下几个方面反映出来:一是保费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它所代表的是相对稳定的投保人群。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发展会呈现出一种“扇形状态”形成一种“自发展”趋势保险的覆盖面会越来越广;二是市场基本制度的建设已经初步完成虽然还需要不断地完善;三是市场结构已经呈现出垄断竞争型的特征竞争的程度在不断加深;四是资产规模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保险资产突破1万亿元,2万亿元,3万亿元,4万亿元分别用了24年,3年,1年和1年这表明保险资产扩张的能力在急剧增强;五是行业防风险的能力在不断提高这包括保险公司识别风险的能力,评估风险的能力,选择应对风险的方式和应对风险的能力等各个方面。
然而正如任何事物都有两个方面一样经济发展的态势和保险业自身的“惯性作用”在给下半年保险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可能也会带来很大的挑战。
从经济发展面来说目前全球经济发展的态势仍不稳定这无疑将给企业的经营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根据我国保险周期与经济周期相关性很强的这样一个特点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就需要特别注意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像利率,汇率等其传导机制的作用。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目前保险业的整体规模及其与国民经济的前,后向联系较之行业刚刚恢复之初,或者说10年前甚至5年前都有了很大的不同这从保险公司的产品种类更加多样,保险行业更加国际化等方面表现出来因此经由利率,汇率,股市,国际资本等指标对保险行业发展的影响反过来可能又会对宏观经济产生一些作用或者说放大一些负面影响加剧波动性。
下半年保险业的发展总体还是会保持一个较平稳的增长速度。除了良好的宏观经济态势,保险业当期发展与前期发展的关系所产生的“惯性”作用以外一些监管政策的出台对行业发展应当说是利好消息。比如说“预定利率”的放开;比如说从原先的5家保险机构可以开展利率互换业务到允许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开展利率互换业务的政策松动等当然在放开的同时需要特别注意防范风险。但与此同时行业发展的瓶颈和问题也很多比如说增长方式的转变。目前特别突出的问题是在股票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保险业面临着很大的两难:巨额保费进到保险公司但“出口”不畅。投资问题不解决的话保费增长速度越快行业发展的隐忧就会越大。另外一个问题是假机构,假保单,假赔案的猖獗。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自2009年7月至2010年5月保险业共发现和查处各类假冒保险机构案件32起各类假冒保单20万余份;各类虚假赔案16000余件。全行业向公安机关移交并立案侦察的“三假”案件149起。这是揭露出来的我感觉没有查到的可能更多。如果“三假”问题得不到遏制会从对投保人利益的损害,对保险业形象的损毁,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威胁三个方面对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造成重大危害。
中国经济应该说从2009年开始是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中国经济是一个总量扩张式的增长方式2009年给了我们一个教训使我们体会很多中国的经济是需要转型的仅靠总量扩张是会有问题的有巨大的风险。2009年以后中国经济开始步入增长方式和结构调整的漫长,痛苦的过程。从总量扩张到结构转型的确是一个痛苦的复杂的过程所以我想从2010年开始也许需要3年甚至更长时期中国经济沿着结构转型这个轨道往下走其间面临的问题会很多很复杂。从目前看中国经济面临外部更加不确定,内部更加复杂的这样一个双重的困难,问题和矛盾。
中国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具不确定性对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虽然采取了很多技术性的财务救助措施但是危机只是延迟了危机产生的经济基础和制度结构没有变化。欧洲建立欧元区是欧洲国家货币或经济制度结构上的重大突破但也给未来欧洲经济带来了巨大的风险点这是由欧元区内部不平衡带来的。欧洲经济基础和制度结构没有变创造财富能力和享受财富的规模不匹配财富总是要有人创造的财富享受超过了创造能力一定会出问题。最后必然是财富创造与财富分配的不平衡未来世界会步入一个货币动荡的时期。将可能从债务危机,金融危机演化成经济危机最终变成货币危机。所以当经济基础和制度结构没有改革欧债危机会演化为欧元危机。因此中国经济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严重性正在加剧。欧洲制度结构是有缺陷的欧元区的政策结构失衡了便会导致经济复苏缓慢。欧元区主权国家有独立的财政政策但是没有一个相匹配的货币政策这种情况之下这些国家要实现一个比较好的经济复苏是困难的。
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还是来自于内部结构调整的复杂性因为我们的确步入到一个结构转型之年或者增长方式转型之年。这个结构调整是什么增长方式转型是什么没有说得特别清楚。我想应该包括这么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就是制度转型。未来经济增长过程国有资本比重应逐步下降否则谈不上转型。
第二是经济增长动力来源的转变我们要从原来过度依赖外部需求在特定时候过度依赖投资的经济增长方式向出口,投资,消费三者相互匹配的方向转型。未来中国经济最终要转到消费需求为主的增长模式过程中。这三个阶段对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影响和经济增长速度影响是不同的依靠投资推动的国家一般说经济会快速增长;依靠外部需求的经济增长方式增长也会较快但不确定性较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的增长模式是相对稳定的但是速度不会太快。
第三是收入分配结构的转型。没有这一点前面所有的转型都是空中楼阁不可能实现。收入分配结构调整最重要的是调整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现在我们似乎还没有调比如说我们今年财政收入增长大幅度超过GDP增长很难说这正在启动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
第四是成本结构的转型收入水平的提高,货币的升值对生产成本提高有很大影响。粗放型低成本扩张时代在2009年以前是可以的到2009年以后会慢慢消失。
第五是内外需求结构的转型既要保证内需的增长又要稳定外部需求。
上面这些是我们讲的结构转型的本来含义要完成这些转型对我们来说非常困难因为我们是在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在不低于8%过程中完成如此复杂的结构转型。但即使困难也可以做到中国人在这方面越来越具有很好的艺术需要我们有一个与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与内部结构越来越复杂的这样的现实相匹配的宏观经济政策。所以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目前也许以后两三年应该保持一个中性略松的取向可能有利于应对包括外部越来越不确定的环境和越来越复杂的内部因素。
在这种格局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如何搭配应认真研究。中国宏观政策架构应该说货币政策承担了太多的职能包括总量扩张和结构调整的职能。我们的财政政策作用非常微弱很多年中国财政政策只是一个收税的政策没有起到什么作用要加强它的结构调整功能。
最后简单地说一下资本市场的情况。中国商业银行的问题不能靠自身完成改革自身找不到出路必须依靠一个市场化的平台才能找到出路包括过高的利差收入需要外部力量推动商业银行的改革这个外部力量就是资本市场。中国商业银行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利差与我们公司债市场不发达,缺乏一个可以竞争的融资方式有关。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可以有效推动中国金融结构的转型和整个金融体系的改革。中国资本市场上半年是最差的最近开始慢慢复苏我认为影响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些因素正在慢慢消退现在是看得越来越清楚前一段时间忧虑大于希望宏观经济的多变性也在慢慢消除。
总体而言今年下半年资本市场发展应该说会步入到一个恢复期不会像今年上半年那样突然大幅度下跌。从今年下半年起可能会进入一个恢复性上涨的周期资本市场的恢复有利于社会存量财富的增长和中国经济的成长。
王元龙:
一,当前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两难”
今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三者的关系。正如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记者会上指出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讲是对我们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的冲击而调整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要做艰苦的努力。我们必须坚持把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放在重要位置改变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严重性和经济复苏的曲折性都超过了人们的预期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突出表现为中国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问题增多,面临着诸多的两难选择:
一是对于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经济刺激政策是否退出如果要退出将如何退出。如果继续实施经济刺激政策将促使物价水平上升,增加通胀压力;如果实施紧缩的经济政策又可能造成经济下滑。
二是对于收入分配政策的选择。如果扩大消费,要提高消费水平就需要增加收入,提高工资水平;而工资水平的提高则增加企业成本也将加大通胀压力。
三是价格改革的选择。当前中国的商品价格,劳动力价格以及资金价格严重扭曲制约经济发展;但在通胀压力已经存在的情况下推进价格改革特别是资源,能源价格改革必将会进一步增加通胀压力。
四是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选择。如果继续加大楼市调控可能伤害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影响经济增长使得本已不景气的经济雪上加霜;如果放弃楼市调控政策又会使得资产泡沫泛起人民群众不满情绪增加失去政策公信力失去民心民意。政策的执行必须在治疗楼市高烧的同时又不伤及实体经济的两难之间作出抉择。
五是人民币汇率政策的选择。人民币汇率政策面临着升值预期不断增加的压力人民币汇率需不需要升值;如果升值又如何应对升值后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和冲击。
六是外贸政策的选择。上半年中国外贸增长速度超预期反弹然而高耗能产品出口增长过快,进口价格大幅攀升,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问题在严重困扰着外贸的发展外贸进出口增速下半年将呈高位回落之势。外贸政策也面临着是保增长还是调结构的两难选择。
当前宏观调控面临的诸多“两难”问题从深层次来看其重要原因就在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滞后和收入结构分配失衡。
二,对下半年中国经济趋势的基本判断
今年下半年国内外环境中不确定因素增多中国经济减速因素也随之增加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已是必然趋势。
从外部环境来看全球经济复苏的基础仍然比较脆弱西方主要经济体失业率居高不下,消费依然疲软;欧洲债务危机的负面影响对全球经济复苏带来了较大不确定性全球各经济体大都面临着巨额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压力被迫执行紧缩财政的计划将导致下半年世界经济增速放缓。所有这些因素都不利于我国外需的回升。从国内情况来看受刺激政策边际效应递减,基数抬高,库存回补趋于结束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增速将会放缓。与此同时国内企业融资,汇率,用工,原材料等各方面生产经营成本在上升;而节能减排,房地产市场调控,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等有利于促进经济长期向好,优化结构的政策短期内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需求。
从总体上来看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将呈现出“前高后低”的态势初步判断GDP的增速全年至少是在9%以上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已无悬念;CPI全年可控制在3%左右管理通胀预期效果较好。然而在调整经济结构方面的进展不尽人意依然任重道远。
当前在对下半年中国经济趋势进行判断时,在进行政策抉择时需要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难题归根结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当前更应如此。中国发展模式的目标是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中国发展模式要求中国必须走出一条符合时代潮流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主要表现为又好又快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这是政策选择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其次转变观念,辩证看待GDP与CPI的变化。一是今年GDP增速下降已成定局实际上GDP增速下降并非不是好事因为依赖出口和以贷款拉动投资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是不可持续的高增长带来结构失衡已经到了非要解决不可的时候了而7%~8%的平均增速可能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较为理想的选择。二是对通胀压力的担忧从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来看5%以下是可容忍的通货膨胀率;从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将通货膨胀率控制在5%以内是可承受的可能是较为理想的状况。
再次今年是难得的加快结构调整的好时机。当前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通胀压力趋缓为加快结构调整创造了较好的宏观环境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快推进结构调整果断出台有利于优化结构的政策。长期以来对于调结构的理解通常局限于产业结构这是狭义的调结构。由于中国经济结构失衡涉及众多领域显然现在进行的调结构是广义的调结构。因此要根据轻重缓急安排调结构的顺序从宏观层面来看较为合理的顺序依次为:收入分配结构,消费与储蓄结构,内需与外需结构,产业和区域结构。当然调整结构不能指望短期完成要做艰苦的努力必须把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放在重要位置这是改变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问题的治本之策。
现在有不少人在讨论经济“二次探底”的说法。“二次探底”这个概念很难辨析因此不宜于用这个说法。一般认为下半年包括明年中国会出现经济下滑的情况我也同意有的专家建议未来货币政策应采取中性偏松的观点。现在对中国经济减速原因分析非常多至少说明以前依靠固定资产投资拉升经济模式本身出现了问题因此我们要调整。在房地产调控上我认为不能因为经济未来有可能出现下滑就放松房地产调控。我认为房地产调控本身应该是经济结构调整的组成部分。我们主张扩大消费是希望扩大合理性消费。要让房地产市场能够从以前既有消费又有投资和投机性的市场回归到真正的以消费为主的市场。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经济结构变得更为合理。把房地产调控纳入到经济结构调整范畴中政府就不会因为经济下滑而放松房地产调控。现在的确有人担心下半年经济出现下滑以后房地产市场调控很有可能会迫于各方压力而放松。
就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来看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其它国家不少问题根源及核心都在于进行无限制信用扩张企业或个人用这种方式来攫取最大利润。美国次贷危机是这样最近发生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及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也是如此。既然信用过度扩张成了经济金融生活中的问题近两年来美国在做的事情就是如何收缩这种信用无限扩张比如去杠杆化。但是各国为了保证短期的经济增长又纷纷采取了量化宽松的政策形成新一轮的信用过度扩张只不过所采取的方式不一样。这不仅会导致下一轮金融危机也是当前世界各国种种问题的根源。
所以从短期来看国际金融形势我认为没有那么多的问题那么多的不确定只不过是面对这些东西我们如何来认识。比如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是一个仅仅用多少钱还是通过另外方式如何救助的问题而是它的货币政策体系跟国家主权的矛盾引起的必然结果欧元体系从成立的那天起就存在这种内在矛盾并非仅是采取短期救助政策可以化解的。欧盟能看到这个问题根源所在我想他们正要采取一些组织结构调整来化解这些问题。再加上欧盟主要国家德国法国经济强劲因此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会导致未来发生如美国次贷危机式的危机未来国际经济形势不会出现所谓的二次探底也不会有太大问题但会有一些风险和振荡。
对于下半年国内经济形势判断我认为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不会发生逆转。也就是说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判断虽然第二季度有些指标是有所下调但根本不是问题。如果我们到下面看看实际情况哪一家企业不是在努力向前冲的。尽管有些行业面临着产生过剩的问题要调整结构但并不会影响下半年经济形势总体上增长。下半年经济增长上行的态势没有太大改变。
对于GDP增长的问题这几年大家有没有好好反思一下我们GDP为什么每年都会出现要么前高后低要么前低后高问题?我们应静下来好好反思政策导致的实体经济的波动性。现在有些政府部门最喜欢制造新概念这些概念听起来很好听实际上这些概念对经济的解释,对政策的制定往往起到误导作用因为这些概念往往把实体经济现象表层化而没有把握到其内在机制。
比如说房地产问题2008年按照既定政策进行下去没有太大问题当时不少部门也赞成我的观点。结果到美国金融海啸一来整个房地产政策突然发生巨大逆转。这些政策逆转是让2009年国内房地产价格上去了GDP上去了但实际上2009年房地产泡沫给中国整个经济未来发展制造了许多难以化解的障碍。2009年房地产市场短时间价格快速上升形成房地产泡沫这是世界绝无仅有的情况如果不好好治理会对中国未来经济产生一系列严重的负面影响。
这几年房地产市场的问题并不是价格问题也不是建多少保障性住房的问题。国内房地产市场已经成了严重制造财富分配不公的财富转移机制。如果房地产市场不调整怎样改善收入分配制度都没用。由于房地产是一个暴利经营模式这就使得国内各种资源,人力,资本等都涌入房地产市场这对其他行业及整个经济来讲一定会产生巨大的挤出效应。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土地公有房地产市场价格快速飚升就是短时间内把社会共有财富及资产溢价转移给了个人即公共财富的“私人化”而不是“社会化”及“均等化”。在这种情况下它一定会导致未来中国经济,整个社会经济结构不平衡整个社会财富的不平衡导致整个社会矛盾突出。
因此我认为下半年中国经济总体上没有多少问题。
左小蕾:
欧洲债务危机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中国PMI数据连续两个月下降对7月中旬将要发布的二季度的数据相对前期预期较低的判断中国经济第二次探底和大幅下滑的声音越来越大。全球知名金融机构纷纷调低中国经济增长预测从上一季度的11%的增长下调到10%,9.8%不等并且给出不看好中国下半年经济的评论唱衰中国经济。
我认为这些分析和判断对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都不是特别准确的描述。
首先什么是二次探底“底之何处”?是2009年第一季度的6.1%之底还是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之底?经济大幅下滑是像2008年那样从上半年10.4%的增长“滑”到第四季度的6.8%的增长还是从第一季度11.9%的增长“滑”到潜在增长率的增长?PMI数据连续两个月下滑是指增长率下降PMI本身是上涨的而且在50%的临界线之上只是增长速度比上个月慢了1.8%。这与2008年11月受危机冲击影响大幅下滑到38%的PMI数据的“底”不是一个概念。PMI增长速度放缓可能预示第二季度和下半年经济增长相对第一季度11.9%增长的放缓而不是下降到被危机冲击的6.1%的“底部”。被修改后的10%左右全年的经济增长“预期”正是发改委信息中心计算的中国经济现阶段的潜在增长率。经济指标显示的应该是更平稳的经济态势。“二次探底”,“经济下滑”这些与危机相伴的字眼对正在走出危机,努力稳定经济增长同时致力于结构调整的,面对诸多两难问题的中国经济形势会产生误导效应。
经济指标的变化应该是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的显现。
不要忘记年初我们面对的是11.9%的高增长伴随的高通胀预期房地产价格大幅上涨风险膨胀的形势。直到5月初经济过热通胀恶化升值加息仍然还是经济形势分析的主要判断。宏观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和房地产调控的政策陆续出台。半年过去了经济指标显示经济形势正向调控目标方向变化。
首先经济回到均衡水平上增长。市场预期第二季度经济增长10.0%~10.5%。这是中国经济现阶段的潜在增长率。说明经济增长已经从第一季度11.9%的过高增长回到均衡的合理的增长水平。
其次成功管理了通胀预期。适时的,针对性很强的数量化货币政策在提供了保证经济正常运行的20%的M2的增长的基础上把2009年非常态货币供应造成的过剩流动性灵活地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大大缓解了通胀预期全年通胀水平控制在3%~4%的可承受水平已经是共识。
第三房地产泡沫破灭的风险大幅下降。银行信贷控制,第二套房重新界定,地方政府的卖地财政等政策有效地遏制了推动房地产泡沫的投机活动虽然存在与政策的博弈但是只要调控政策保持稳定房地产市场一定会向平稳回归。
第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得到控制。地方债务的全面清理控制了地方债务风险的继续膨胀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像希腊主权债务引发欧洲危机式的,中国版的地方政府债务蔓延引发政府整体债务危机的风险。
宏观调控效果非常显著政策目标基本达到。
从全年角度分析总量增长的三大驱动力都具有一定的确定性一些指标下滑并不影响2010年全年的10%的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从投资方面分析去年9.6万亿的新增贷款实际增长27%拉动了32%的投资增长拉动GDP增长8个百分点。今年7.5万亿元的新增贷款加上近两万亿元的表外信贷增长实际新增贷款的增长率达到24%完全可以保证25%的投资增长拉动经济增长超过5个或者6个百分点的增长。
从消费方面分析去年实际消费增长16.7%拉动经济增长4.5个百分点。我们现阶段的消费增长仍然属于刚性需求推动所以不会发生大起大落。加上财政今年增加的1000亿元预算资金主要是支持就业,民生和当期消费的补贴政策消费增长应该可以保持15%~16%的实际增长完全可能拉动经济超过4个百分点的增长。内需基本达到10%的增长。
从进出口方面分析今年上半年的进出口形势较去年同期有所改善已经是事实。我们认为世界经济还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国际环境不如年初的估计但是无论如何应该好过去年的世界经济全面衰退的状态。今年全年的进出口顺差应该转负为正微弱增长对经济增长产生微弱的边际贡献。
何德旭:
客观地说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金融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运行机制日渐规范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不仅成功地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而且也没有过多地受到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国金融业可以高枕无忧。从短期来看虽然在资本项目管制和强大的政府支持条件下我国金融业面临的问题和矛盾并不是十分突出但着眼于长期我国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却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在这个意义上特别是从防患于未然的角度构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有效机制已经成为越来越紧迫的任务。
我们注意到在我国现有的金融监管体系下还没有任何单一金融监管机构拥有监控市场系统性风险所必备的信息与权威金融监管部门之间在应对威胁金融市场稳定的重大问题时还缺乏必要的沟通与协调机制;由于分业的金融监管体系与混业经营的市场格局相背离所以分散的监管主体对一些大型,复杂的金融机构的监管效率亟待提高;从金融业全局来看我们对金融风险的防范手段主要是依靠微观的金融监管对金融业整体的系统性风险包括综合经营背景下的金融风险的传递我们还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防范或规避手段。一个值得注意的最新的现象是自2008年底到2009年底为确保中央提出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目标的完成中央银行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年新增人民币各项贷款9万多亿元。在商业银行巨额信贷投放的背后贷款集中度问题极为突出地方融资平台风险不可小视房地产信贷风险令人担忧这在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可能主要表现为银行风险的背景下有必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和警惕。
回过头来看导致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机制的缺失。鉴于此美国参众两院批准,奥巴马总统已正式签署的最新版本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作为“大萧条”以来最为严厉的金融改革法案其初衷就在于及时清除“系统性金融风险”将金融危机扼杀在萌芽之中。虽然这一法案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尚存在疑问但注重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基本取向无疑是正确的。
事实上我国的相关监管部门已经在某些方面做出了努力。比如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强化资产负债,表内表外业务和金融体系清算支付系统的监管以及将商业银行交叉持有的次级债进行扣减等措施就与国际最新的监管思路相吻合这肯定会有助于防范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显而易见的是仅有这些是不够的还必须构建一个更加完善,更加有效的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机制。
在我看来构建这样一个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有效机制就要建立宏观审慎金融监管框架。也就是说监管当局有必要从经济活动,金融市场以及金融机构行为之间相互关联的角度从金融体系整体而非单一金融机构角度评估金融体系的风险注重金融风险相关性的分析和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并在此基础上健全金融体系的制度设计和作出政策反应进而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很显然宏观审慎监管不是简单地重建监管体制而是监管理念,监管指标,监管方法和监管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与统一。具体而言包括建立一个更为超脱,更加有效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扩大监管范围加强监管力度提高监管标准;突出对大型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加快金融监管体系自身的建设;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等。
鲁政委经济学家):
根据上半年的数据情况我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看法是:探底纵然无忧下滑仍需关注尤其需要提防对长期问题的短期化求解造成经济不必要波折。
下滑速度偏快。从6月份和第二季度数据来看最为明显的特征是经济增速下滑过快。从第一季度的11.9%到第二季度的10.3%下滑幅度达到1.6个百分点。从1999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数据看相邻两个季度当季经济同比增速落差超过本次的仅有两次:一次是2003年第二季度另一次是2008年第四季度。前者是“非典”冲击后者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所产生的影响。
令人担忧的是当前存在一种极为流行,甚至已经占据主流的观点:无论是第二季度的10.3%还是上半年的11.1%整个增速仍然不低因此我国不应在此基础上继续追求过快的经济增长而应当容忍经济增速的下降抓紧时间完成结构调整。
然而我认为上述所谓的主流观点是具有误导性和极高风险的。首先上述看法是静态的缺乏前瞻性。根据经济学理论中的“乘数-加速数原理”对于经济的初次显著下滑如果不加干预和缓冲那么在随后的时间其将会以加速度向下调整造成经济最终可能超调。因此当前经济的快速回调固然是我们主动调控的结果但对于可能出现的过度下滑风险也需要保持高度关注。考虑到政策效果的体现往往具有较长时滞政策必须见事要早微调要早否则就可能出现未来的过度下滑。
其次经济增速是否偏高?比起各种拍脑袋给出的所谓“潜在经济增长”对经济增长更为严谨的确定应该是看失业率是否上升。而2009年即便根据初步核实达到了9.1%的GDP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仍然相对上年上升了0.2个百分点。按照西方国家确定经济状况的标准这应该暗示我国经济其实仍处于不景气之中。所以如果未来经济增速的初步核算数果真下降至8%以下对于中国来说将是难以承受的。因此基于未来经济可能继续下滑未来增速其实已算不得“追求偏高的经济增速”。
第三关注未来内外因素叠加风险。从国际来看全球主要国家PMI均已在4月份到顶并进入回落通道这意味着下半年全球经济复苏的势头已出现放缓迹象。
从国内来讲除了主动调整下的投资持续回落消费也在6月份开始出现首次下滑未来看不到有哪些因素可能使其继续上升;对于外贸考虑到国内劳动力成本提高,人民币兑欧元大幅升值超过15%,全球主要国家PMI已在4月份到顶并开始下降到12月份单月出口同比增速悲观预期下可能下降至5%左右乐观预期下也仅为10%。
概言之下半年很可能出现内外因素叠加态势最终造成我国经济的“三驾马车”均呈减速态势可能出现拖累经济下滑幅度超预期的情况。
特别需要关注的风险:长期问题短期化求解。当前我们特别需要关注的是国内外普遍存在的对长期问题的短期化求解倾向。结构问题是一个长期问题并不是一两个季度,一两年就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要深刻认识到结构调整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必须通过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来推动。
短期化求解的副作用。长期问题短期化求解的副作用已经初步出现了最为典型的案例就是新能源产业迅速过剩。既然希望快速完成过程那么就要短期内快速上规模,上档次。但这些新技术的开发创新需要时间要速成就只有采取简单的“拿来主义”。结果各省市区都蜂拥而上引进技术,快速建成并扩张规模。20世纪80年代彩电发展的模式再度在目前中国的新兴产业中上演了。如此操作的最终结果很可能也会出现当初彩电业的怪圈:产量迅速上升为全球前列但诸如显像管之类的核心技术在西方已弃之不用的情况下我们仍没有掌握。也就是说在新兴产业上急于求成,拔苗助长的结果就是导致对创新机制培育的忽视因而使得长期存在的结构问题积重难返甚至又添了新问题。
下半年政策从何着力?
盛松成:
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我认为无须做大的调整。由于保增长不再是近期主要矛盾货币政策将更多关注防通胀。从目前情况看随着货币信贷增速放缓通胀预期有所减弱。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因此虽然今年粮食和农产品可能因灾减产,价格上扬但CPI控制在3%左右的难度不大。这意味着年初确定的货币信贷调控目标应继续坚持。此外为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上半年国务院出台了严厉调控措施。从目前情况看由于这些措施主要针对投机性需求对整个房地产市场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比较有限。我预计随着投资性需求得到有效控制房价会稳中略降成交量恢复正常市场有望实现“软着陆”。
易宪容:
在当前形势下我认为下半年中国经济总体上没有问题。
当前对信贷政策收紧或放松争论很大。不少人认为下半年要放松信贷。现在要问的问题是7.5万亿元信贷增长高不高?它是2005年以前的4倍2007年的2倍多。也就是说7.5万亿元信贷仍然是宽松的信贷。而且不仅仅银行信贷表内的7.5万亿元这块还有表外业务今年银行信托理财就达到2万亿元。如果这样今年的信贷扩张同样会达到9万多亿元。过度的信贷扩张肯定会出问题。所以我们整个经济面临的困难仍然是信贷扩张过度如果对此没有清醒的认识并采取适当的政策一定会导致潜在金融风险。
左小蕾:
我认为中国经济的形势呈现低通胀预期低风险的平稳增长态势。
要保持这样的平稳均衡增长态势短期内政策可能作为的事情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财政政策对民生方面的支持更积极一点。比如加大保障型住房的建设。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土地入股,用保障型住房补偿被征用土地的方式参与保障型住房的建设鼓励银行制定适合保障型住房购买群体的信贷产品把保障型住房的价格定在可获得资本平均利润的水平鼓励开发商参与保障型住房建设这样既拉动了相关产业链稳定了因为房地产调控或使经济增长大幅下滑的担心同时对释放居住需求套住的当期消费支付能力,推动消费增长有积极的意义。
第二货币政策可能会保持现在的动态调整的灵活性。因为流动性基本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通胀预期得到有效控制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大大提升。我们观察近期货币政策收放自如张弛有度。货币政策可能会继续密切关注资本流入和货币市场的流动性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在边际上调整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全年19%至20%的M2增长可能是今年货币政策的实际目标。
第三政策不要受一些机构带着恐慌性表述的“预测”和评论影响。特别是对外国机构的一些评论不要忽略背后的利益。危机以来发达经济体陷入危机不能自拔希望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希望和推动中国加大政府投入推动高增长拉动全球经济。如果中国经济在现阶段10%的均衡增长水平上增长仍然非常高调唱衰中国经济则不能不被认为存在刻意推动中国经济更高增长之嫌了。实际上中国是拉不动全球经济的。美国经济占世界经济25%欧洲占24%日本占7.5%以上中国与日本差不多。一个仅占世界经济不到8%的经济体还不说发达国家不断制造贸易摩擦中国自身经济复苏屡遭打压如何能够拉动近60%的庞然大物?
如果过多考虑这些带着恐慌性的评论我们回到应对危机的刺激政策忽略结构调整的迫切性可能会加剧中国经济的矛盾失去结构调整的时机。短期内通胀压力和资产价格泡沫会迅速卷土重来更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会演变成不可救药的经济癌症。中等收入的陷阱可能变成经济增长的坟墓。
鲁政委:
对于银行业我个人还是担心银行业下半年可能会存在信贷投放回落的情况中长期贷款和房地产贷款是银行信贷领域两大重点比如说北京市刚刚公布的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中长期贷款占比68.6%加上房地产贷款占到80%多信贷集中在这两块上。这样在中小企业,战略性新兴性产业上银行实际上存量贷款比例是比较低的。随着固定资产投资压缩和房地产调控未来银行投放可能会受到抑制因此银行业如何转型增长寻找新的投放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房地产市场调控何去何从
李连仲:
关于房地产问题。房地产业当前的主要问题是怎样保持健康发展。宏观调控不是让房地产业崩溃而是要让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要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对那些投机行为要进行调整。居民需要住房投机行为把房价炒起来了老百姓如何承受?发展房地产业在我国具有重要意义。与国际相比我国城市化水平还是比较低的目前仅达到46.8%而发达国家一般都在70%至80%。2050年我们的城市化要达到70%至80%这就意味着每年有2000万农民进城。要给相当一部分低收入人群提供保障性住房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农民进城要有房子住低收入家庭更要有房子住。有房子住不等于要有自有产权。在美国居民有自有产权房的占69%而我国有自有产权房的占81%在这个指标上低收入水平国家超过了发达国家。普遍收入没有达到那个水平还非要买自有产权房于是把几代人的钱集中到一起来买房这属于超越发展阶段。
针对房地产市场出现的问题国家进行了宏观调控房地产新政现在开始见效。有专家谈到了房产税。房产税在国外是比较普遍的但是我们国家有特殊情况要在普遍调查的基础上研究房产税问题。多买房子就应该交税。房地产商可以拿平均利润超过平均利润的就要交级差地税。通过两个税种可以把多买房子的投机行为限制住房地产商得暴利却不交税这个问题也能解决了。我认为这个思路可以研究探讨。
关于当前居民收入问题。目前居民收入增长和GDP增长,财税增长不同步。房价上涨而居民收入没有上涨老百姓对这个问题很有意见。要研究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现在有的外资企业给工人涨了工资外企涨工资了内企要不要涨?我们主张劳动工资的提高和生产力发展要相适应。居民收入增长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贾康:
近期房地产的“调控新政”已收到了较好效果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受到遏制一线城市成交量已经开始下降等这些都值得肯定。但是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不能简单把房价问题概括为所有房地产调控问题。同时需要针对现存体制,机制层面的突出问题研究如何推出带有“治本”功效的中长期制度建设举措如住房保有环节的税制建设。建议具体方案不求一步到位重在先试,先建基本框架。配合事项上特别应以加强廉租房,长租房这两大项保障轨道上落实“住有所居”的有效供给使低收入阶层和收入“夹心层”社会成员吃“定心丸”;并以明确表示房产税改革不涉及居民家庭第一套自有产权住房的信息给广大民众和中等收入阶层吃定心丸。这两个“定心丸”看来是不可轻视的重要事项。此外在宣传工作方面应该开明,客观地讨论相关问题正确引导舆论消除社会恐惧心理促成社会大众对这项改革的认同。
郭田勇:
房地产市场从现有调控效果看我个人判断还有两个方面没有达到:第一市场各方对房地产预期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我也经常调研房地产商,商业银行等大家还是认为未来房价会继续上涨预期没有发生变化;第二点我觉得从以前房地产政策看主要还是一种增量性的调控而没有对存量进行调控。第二套,第三套房政策都是对增量对以前巨大的房地产存量现在看调控不是很充分很彻底。这样的话可以引出我们对房地产税收的进一步探讨。是否有必要通过房地产税方式调控?我个人认为是可以考虑的但是首先要防止房地产税收成为政府新的一种敛财工具要真正发挥调控功能。比如说我们可以在征税上对第二套房以上,第三套房以上征税对存量的带有投资性,甚至投机性目的的住房进行真正的调控。
易宪容:
对房地产市场问题现在讨论的很多其实根本不需要讨论。比如房价上涨这么快为什么?去年个人从银行获得的信贷比2008年增加4倍这些资金大部分都到了房地产市场从而吹大了房地产泡沫。“国十条”的调控政策对投机炒作者做了一点限制住房市场销售就突然下降。这说明国内居住需求并没有那么大住房市场价格是住房投机炒作者推高的。所以现在房地产市场的问题我认为其实比大家想象得要大。特别是我们政策假定条件有些问题这就容易导致对房地产市场的判断进入误区认为高房价仅是区域性的是少数几个地方实际上这种判断对整个政策导向会形成误导。因为仅仅限定为少数地区价格过高要调整多数地方价格不高,不需要调整就给多数地方政府一个想象的空间:房价调整跟我没有关系是其他地区的事。这样判断下来房地产市场预期就不会改变市场投机炒作者仍然会认为政府不会把价格打下来从而捂住手中的房子等价格上升后再卖。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市场价格怎么调?大家说价格不重要但市场经济下价格不调还调什么?第二一些很简单的事情那么多政策讲得清清楚楚的东西如限制房地产投机炒作,希望通过信贷政策和税收政策调整“国十条”的基本原则有了但是很多地方细则不出台。比如房地产税现在还在讨论要不要出。按道理讲房地产交税是天经地义。无论是房地产交易所得税还是物业税都是如此。想想看我们个人每个月工资一两千块钱就要交个人所得税。住房交易几十万元,几百万元其所得很高反而不交税这肯定是一个大问题。还有房地产物业税的问题为什么要交物业税?因为住房之所以有价值就在于政府提供服务。没有政府的服务没有政府提供整个城市基础设施你的住房价值在哪里?物业税要不要交根本就不需要讨论只不过是如何让物业税更加公平公正的问题。这些问题根源在哪里?还在于政府有没有决心,愿意不愿意下决心对该市场进行调整并让房地产市场回到它的本性来。
当前是转方式,调结构的有利时期
盛松成:
现在是转方式,调结构的有利时机。主要理由有:第一现在有较大的回旋余地。转方式,调结构必然要牺牲一点经济增长速度。今年GDP增长目标仍然是8%而按目前趋势预测全年GDP有望增长10%以上。这样二者之间有两个百分点左右的缓冲空间转方式,调结构可以不必太担心保增长问题。第二银行自身出现了调结构的需要。近几年银行中长期贷款持续迅速扩张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2009年全国新增中长期贷款占比超过70%今年上半年更高达85.5%。无论从流动性还是从安全性考虑这种情况都已经难以为继。为此目前许多银行已经主动提出要将中长期贷款占比降至50%左右。一些银行则主动加大了对新兴产业,企业自主创新和中小企
本文关键字:外贸政策
本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