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限制系统数据加载中...

一批企业开始出口转内销  广东转过身又见一片天

发布日期:2010-06-28 07:16:48 点击:246
  一场国际金融危机,让越来越多的外向型企业发现,走了30多年的外销路其实潜藏巨大风险。

  如何降低外销依赖度,打通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用两条腿走路?2009年外贸依存度依然高达133%的广东,正在尝试一条“内外兼修”之路。

  鞋类产量约占世界的三成,建筑陶瓷产量约占世界的三成,台式计算机产量占世界的一半,计算机磁头、机箱及半成品产量占世界的四成,电饭锅产量占世界的六成……一轮国际金融危机碾过,在全国外经贸第一大省广东,曾经引以为傲的数字,却成了扼住当地外向型经济命脉的无形之手,因为订单的缺失就意味着断炊断粮。

  最困难的时候,广东毅然转身向内。

  2009年,全省外资企业内销总额达8400亿元人民币,有力地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当年,外贸依存度比危机爆发前的2007年下降22个百分点,降至133%。过度依赖外需的格局有所改变。

  广东省副省长万庆良道出了向内转身的缘由:“过度依赖国际市场,国际经济一发生变化,危机一来,广东就会承受巨大的冲击。因此,广东有必要降低外经贸依存度,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一起抓。”

  “能够两条腿走路,干吗要跛着脚”

  国内市场送来甜蜜礼物

  东莞大岭山镇旧飞鹅工业区,静谧的绿树中有一片簇新的厂区。一批一批打上宜家标识的家具,从这里运往欧美和日本。行内人都知道,这里就是亚洲最大的板式家具生产商――东莞爱迪家私有限公司。

  2009年5月至10月,在多数外贸家具企业还在为订单揪心的时候,爱迪的销售额同比增长40%。总经理李轲说,那是国内市场送来的甜蜜礼物。由于宜家家私在国内销售总额一路上涨,爱迪的业绩亦月月传来佳音。这让爱迪看到了国内对高质量简洁风格家具的庞大需求。

  事实上,2007年初,爱迪就看准了内销这一广阔市场。当时,爱迪的企业形态还是来料加工,不能直接在国内销售,必须经“香港一日游”后才能内销。

  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珠三角外贸代工企业开始在政府推动下试水内销市场。这年4月,爱迪正式转为独资企业。转型后短短5个月,爱迪就尝到了内销的甜头。但没有自主品牌,肯定无法“咬定”内销市场。投资方富运集团认定,在未来规划中,鸡蛋得放在三个篮子中:一个篮子装宜家产品;一个篮子装自有品牌;一个篮子装其他类产品。

  “能够两条腿走路,为什么要跛着脚?”作为珠三角最大的高档纽扣制造商之一,东莞达基纽扣对外销内销“两条腿走路”带来的安全感体会深刻。

  过去9年,东莞达基纽扣制品有限公司曾为Armani、Esprit、Levis等国际知名服装品牌生产纽扣等服装辅料,产品出口欧美、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和地区。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纽扣生产商面对前所未有的“霜冻天”。达基集团董事、副总经理邓志聪说:“85%的进口商已经‘死’了, 香港5家龙头企业倒了两家。达基是剩下的3家之一,必须有忧患意识。”

  好在达基2006年就投资200万美元在无锡设厂,并在上海、南京、武汉等地设立了办事处,这些举措为达基创下了不菲的内销业绩。即便是受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2008年和2009年,达基依然创下了4000万元以上的年内销总额。

  2009年,在珠三角外贸加工企业最集中的东莞市,外资企业内销总额为1500亿元左右,首次占到内外销总量三成,比金融危机爆发前的2007年提高12.82个百分点,相当于外资企业出口额的2/3,部分弥补了外需不足的影响。

  “画的蛋糕很大,但吃起来费劲”

  转身之后还要跨几道坎

  过去,多数外贸企业是不碰国内市场的。在珠三角外资企业中,流传着这样一些真实的故事。

  一家生产高档箱包的大型企业,十年前进军内销市场,靠着外销的利润惨淡经营,投入几千万,十年坚持而无收获,最终黯淡收场;几年前,为全球鞋企50强中的30多家做代工的华坚鞋业集团,开始加强内销,以抵抗风险。投入8000多万创建了数个品牌,但由于经验不足、产品定位不准确、急于扩张等原因,华坚不得不宣布暂缓内销发展……

  “出口转内销,画出的蛋糕很大,但吃起来有点费劲。” 东莞市纺织服装行业协会会长陈耀华说,做外贸,只要有客户订单就意味着利润,这个过程并不复杂。

  国际市场的低迷,无疑是“出口转内销”的最大动力,但经营模式、销售渠道、结算方式等一道道难关横在企业面前。内销企业采取的模式是以产定销,不仅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作产品开发和库存,收款风险也比较大。

  “销售渠道和品牌的建设维护,是制约出口企业转型内销的瓶颈。”东莞尚景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邓晓玲一句话,道出了外贸企业面对内销市场的纠结情绪。

  “拖欠货款和‘三角债’的情况经常发生,我曾为了几万块钱两次飞去东北讨债,但都无结果,索性就放弃内销了。”珠三角一服装厂老板张先生说。

  面对这种状况,广东省于去年6月在东莞厚街镇举办首届外博会,首次专门搭建出口转内销平台,企业可免费参加。

  政府积极搭台、内销市场蕴藏的巨大商机,使得外博会旗开得胜。3天达成商贸项目4879个,总金额509亿元人民币。万庆良对企业老总们说:“外博会旨在打造成外资企业的‘出口转内销的直通车’,尽力化解外销企业开拓内销市场的困惑,从而使外博会成为促进出口转内销、推动战略转型、拉动内需市场的重要平台。”

  首届外博会,一些抱着将信将疑态度参加的企业尝到了内销的甜头,从“一心向外”转而“内外兼顾”。

  侨运表业携最新开发的自有品牌中高档手表、饰品等三大系列产品在外博会首次亮相,就吸引众多采购商来合作洽谈。过去产品全部销往中东的侨运表业,在国内已经有70多家专卖店,内销比例占20%。

  2009年,“面朝海外”的广交会,也终于向“内”缓缓打开一道门缝,众多国内采购商和批发商第一次名正言顺地入场采购外贸产品。

  圣马可制革皮草有限公司负责人说,一年来,圣马可利用“外博会”、广交会等展会平台和广货北上的契机,逐步改变了外销为主的产品格局。2009年,企业内销比例占销售额的90%以上,弥补了出口大幅减少的重大损失。

  “受益者不仅是中国企业,还包括中国消费者”

  从“权宜之计”到主动出击

  政府为内外贸对接搭建平台,拉近了“外贸”和“内贸”的距离。这正是广东外向型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广东的过剩生产能力占GDP的25%,全国最高。贸易壁垒,低成本竞争,原材料价格上升,汇率问题,近年来,外贸企业面对的每一次冲击,都像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只不过国际金融危机让这个时刻来得快速和狠辣,也让大家的反思来得更加深刻。

  陈耀华说:“几年时间,广东制造业产能急速扩张,欧美等主要订单市场设立贸易壁垒和配额限制,企业受制于产能过剩带来的危机。”

  1980年,梁麟、梁钟铭从香港到东莞创办第一家玩具企业龙昌数码。29年后,兄弟俩的 “贴牌”加工企业,一步步发展成为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年产值达8亿元的H股上市公司。无论是研发、品牌还是拓展渠道,龙昌已经很有经验。

  龙昌数码走过的路,正是不少广东外向型企业正在磨练的“内外兼修”。每年投入研发资金达3000万元左右,每年新出产品250款,公司共申请专利365件,申请商标注册56件;2002年收购美国KG及旗下Bendos品牌,从而获得自有品牌和北美地区2500家连锁终端。

  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刚爆发,龙昌数码就敏锐地认识到,只有把内销份额提高到15%―20%,才能抗击海外需求下降带来的生存难题。“发展内销,也是应对国外玩具行业越来越严重的贸易壁垒的好办法。”凭借强势的品牌和研发技术、与有渠道玩具商联手、全方位拓展销售渠道,第二年,龙昌的玩具就摆上了吉之岛的柜台。

  在3月中旬东莞举行的一次论坛上,华坚集团董事长张华荣坦承,代工企业靠低价订单、廉价劳动力和家族式粗放管理,急需 “调整发展模式,进行转型升级”。

  业内大佬的深思代表了一种涌动的思潮和转型的方向。跟去年相比,“出口转内销”,不再是应对危机的“权宜之计”,广东企业开始主动出击,谋划“内外兼修”。

  6月即将举行的第二届外博会的招商情况也证实了这一点。1200家外资企业积极报名参加,2500个展位短时间爆满。组委会不得不劝止络绎不绝的企业,而首届外博会,不少企业是经动员才参加的。

  事实上,广东的“出口转内销”,其意义远不只是挽救企业损失,调整地方外贸格局。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个契机,打破不合理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局限,让企业根据国内外市场的变化自己来决定做外贸还是内销。

  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外国投资研究部负责人马宇评价,“出口转内销”未来将成为一种常态,这一步如果走好了,受益者将包括所有的中国企业,甚至所有的中国消费者。
本文关键字:外贸收款
本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