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继铭出仕央行司长梦难圆 将任高盛投行部高管
发布日期:2010-07-26 00:38:09 点击:207兼具国际化视野和市场化身份,他认为未来挑战“自然会有”,但以往经验正可发挥作用
□ 本刊记者 刘志洁 王长勇 | 文
“哈继铭闪电转投高盛”,7月下旬这一周有关人物的新闻,数这条显得吸引眼球,且具力度。
7月23日,在从香港飞赴内地之前,哈继铭向本刊记者透露,将于10月正式加盟高盛,出任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哈继铭任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下称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已六年有余。一年多前,有关他将出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二司司长一职的消息,就曾引发一波热议。
除了经济学在当今中国的显学特性,经济学家群体中的哈继铭,其影响还得益于所处的金融证券业,其所在的机构——包括较本土券商国际化程度更高的中金公司,以及个人在国际金融组织、金融监管机构和投资银行的辗转经历。
“他希望能为国家政策制定建言献策,他也的确率领团队成为决策层倚重的智囊团。”哈继铭的一位同事作出这番评价。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11年——包括两年借调至香港金融管理局,哈继铭自称为“国际公务员”;在中金公司,则完全是从事市场化的经济分析。而今战场从二级市场转向一级市场,哈继铭认为挑战“自然会有”,但以往的经验正可发挥作用。
兼具国际化的视野和市场化的身份,这样的角色,国际投行界的斯蒂芬•罗奇、龚方雄、胡祖六等已有先例。
亲历危机拯救
1993年加入IMF时,前苏联刚刚解体。作为一名经济师,哈继铭的研究对象是白俄罗斯、亚美尼亚和拉脱维亚这些转轨经济体。“休克疗法”与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差异,让他有机会观察其间的成败得失。
由于对《资本论》这些理论有过学习,哈继铭能够理解这些国家的价格改革、劳动力市场改革及汇率政策等。这使他日后更容易理解中国的汇率机制改革。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哈继铭被调去参与亚洲经济研究,主要任务是参加IMF的代表团,每月与印尼政府磋商政策的执行和制定。每次行程都会有几天的短暂休假,他便绕道中国,了解国内的发展状况。他的邻居都说:“你回国比我去商场购物都要频繁。”
哈继铭承认,那时就萌生了回国工作的念头。在围着印尼谈判、磋商一年后,一家国际投行向他提供了做经济学家的机会。而哈继铭最终被IMF说服,成为IMF驻印尼代表,因为“亚洲金融危机一生中可能只遇到一次,而投行总会有机会去”。
他的办公室安置在印尼央行,无论货币政策或财政、外贸政策,他无不关注,并有权利和义务接触所有相关官员和部门。这些政策决定着一个国家宏观经济的命脉。在金融危机的动荡中,他直接触及“草根经济”,触及社会问题,对于一国经济的理解,显然与住在五星级酒店、只与官员握手不同。
2004年4月,已经有11年IMF工作经验的哈继铭放弃进一步升迁的机会,加盟中金公司。那时朋友们都感到惋惜,但哈继铭坚信这才算回归了主流。
派驻印尼四年,他与发展中国家的官员沟通更有共同语言。不过,他也不讳言IMF拯救药方存在的问题。他曾向媒体承认这有很大争议性,但应看到政策背后更主要的原因——政府腐败。
在一个理论框架下
加盟中金公司后,哈继铭被派驻香港。他的宏观经济研究队伍只有两个半人——其中一人与其他团队合用。在中国经济改革推进、证券市场扩大、境外投资QDII等产品涌现过程中,中金公司经济研究团已扩至十多人。
自2005年至2009年,在国内宏观经济团队的年度评比中,中金公司一直居于前三名。令他印象深刻的有几件事:2004年,学界都在争论中国会“硬着陆”还是“软着陆”,哈继铭指出了第三种可能——“波浪式着陆”,并断言起伏会比较跌宕。2006年中国经济增长强劲,股指因股权分置改革而大幅上扬,哈继铭等于2007年5月预测——“5000点大约在秋季”。这些预测事后得以验证。
“人口红利”概念非哈继铭首创,但经他的研究而流传。2006年12月,中金公司发出研究报告《人口红利提升资产价格》,引起较大影响。报告提出,2010年前中国工作年龄段人口占比的提高,将使居民储蓄率保持高位,压低市场利率,由此产生的外贸顺差将使货币升值。
哈继铭以一句顺口溜描述当时的中国经济现象:“人不值钱,钱不值钱,但是大家都挣钱”。他自认为对中国经济研究建议了一个中长期的框架,提出“人口红利”成为许多长期问题的关键节点。
一位经济分析师称,哈继铭注重研究,不仅从短期来看可以接受,他也重视中长期的走势,而这往往被证明眼光独到。
最近,哈继铭将人口与经济关系拓展到国内区域发展的问题,认为内陆地区社会抚养率开始下降,而沿海地区上升,工资压力增大;内陆开始追赶,经济增速加快。他将此称为“20年沿海,20年内陆”。
对于这类研究,有的基金经理认为比较新颖独到,也有人不以为然,因为其他券商也开始这样做。中金公司的长处是整体较强,研究与销售独立,很市场化,服务综合。
哈继铭在2006年对房价的判断及“买房不如租房”的观点,引发了巨大争议。
对此他承认,当时对国内房地产市场“比较悲观”,对房价上涨的理解比较表面,看到租金回报率低于资金成本,简单地套用国际通行的分析方法,得出“房地产泡沫很快就会破灭”的结论。此后,“我们对中国经济的认识不断加深”,哈继铭回忆道。
一位知情者说,即便如此,当时的房价信息也是中金公司的志愿者实地走访收集的。所以面对公众质疑,哈继铭还可以自信地作出解答。
看书,陪儿子
对于2009年未能进入中国宏观金融管理部门,哈继铭至今仍觉得有些惋惜,“当初的确非常乐意去央行担任货币政策二司司长这一职务”。
他的一位下属说,哈继铭并不属于精力过人,许多时候能够看出他真的很累。但是责任感和工作热情支撑着,他才总是给人以很有活力的样子。
但哈继铭自己并不这么说,他觉得自己精神饱满是因为“底子好”。年轻时候他非常重视体育锻炼,从本科二年级到硕士毕业,当了六年复旦大学武术队队长。现在只是“吃老本”罢了。
朋友们都知道,哈继铭最大的爱好是看书。他还很时髦,时下最“in”的iPad也早早收入囊中,不过主要的用途还是看书。工作性质决定了他长期与家人两地相隔,一个人在北京,难得的业余时间,宁愿安静看书度过。
关于家人,他总是避免提及,即便是朝夕相对的工作伙伴,也不会比媒体挖到的信息更多。
现在,哈太太一人留在香港,陪着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夫妻二人早年在同一所大学求学,哈太太专攻生物化学。后来哈继铭被IMF聘请,哈太太就选择去位于巴尔的摩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在这个世界排名第一的医学院中继续她的研究。直到哈继铭被派往印尼,哈太太才辞职相伴。
只要回到香港,他就会把时间交给家庭。但因孩子上学早出晚归,与他的“投行时间”很难“对榫”,所以“留给儿子的时间真的很少”。
哈继铭简历
1962年生人,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生,美国堪萨斯大学经济学博士。1993年8月至1999年10月,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师;1999年11月至2001年8月,任IMF驻印尼代表;2001年8月至2003年7月,调任香港金融管理局经济研究部高级经理;2003年8月至2004年4月,任IMF高级经济师。2004年4月至今,任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查看 财新网(http://www.caing.com)
上一篇: 七成种子被外企掌控 中国种业或遭灭顶之灾
下一篇: 东部:谋求区域经济增长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