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限制系统数据加载中...

“文革”后期陈云对中国金融的几项重要决策

发布日期:2010-07-26 10:10:31 点击:597

  (《党史博览》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发布)

  陈云金融决策的国内外背景:国际金融形势动荡与中国对外经贸交往扩大

  1944年7月的《布雷顿森林协定》确定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它虽然损害了一些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的利益,但对战后经济的稳定和贸易的迅速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到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随着战后经济复兴的完成,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取消了外汇管制,实行多边支付,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大大提高。各国利率水平的差异使私人资本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为套汇套利而大规模流动,不可避免地加剧了各国政府之间为争夺黄金储备、限制资本流动而展开的“货币战”,并最终导致以固定汇率制度为核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受此影响,国际货币关系动荡,汇率波动剧烈,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现象严重,改革世界货币体系成了国际金融领域的中心问题。70年代,由于庞大的军费开支和越南战争的消耗,美国财政赤字不断增加,国际收支连年逆差,黄金储备不断减少,美元不断贬值,再也无法同黄金保持固定的比价。这导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1972年2月,中美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双方同意为逐步发展两国间的贸易提供便利。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而在此之前,随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大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打破了国际敌对势力长期以来对中国的政治封锁。中国国内在林彪事件以后,开始批判和纠正“文革”部分的“左”倾错误。

  国内形势和中外关系的变化,使对外工作特别是对外经济贸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西方国家发展贸易往来不仅成为可能,而且发展的势头很快。

  陈云长期主持全国的经济工作,对发展对外贸易一直十分重视。新中国成立之初,陈云就指出:“人民政府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愿与各国政府及人民恢复和发展通商关系。”20世纪60年代经济调整,为缓解粮食紧张局面,陈云提出并亲自抓进口粮食的工作。为了提高进口粮食和机器设备的外汇支付能力,他又提出建立出口商品基地,根据国际市场的需要组织生产,争取多出口创汇。“文革”中,陈云受到冲击,被下放到江西的一个工厂“蹲点”。但他并未因此消沉,而是利用一切时间抓紧学习。他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并密切关注着国际形势。这可以从陈云在给女儿的信和陈云女儿的回忆中得到印证。1970年12月14日,陈云在给女儿陈伟华的信中说:“订一份《参考消息》。这可以知道世界大势。不知世界革命的大事件,无法增加革命知识的。”陈云对世界形势的密切关注,为他以后协助周恩来抓外贸工作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1972年中期陈云复出后,参加以周恩来为组长的国务院业务组,协助周恩来处理经济特别是外贸方面的一些重大方针、政策问题,并受周恩来委托研究当时有着迫切意义的国际经济形势和发展对外贸易问题。

本文关键字:外贸知识
本文来源: